線上線下一體化什麼時候能真正實現呢?

線上線下一體化”已經喊了很多年,但真正實現並取得良好效果者非常少,主要問題有兩類:

線上線下一體化什麼時候能真正實現呢?

1.將互聯網視為獲客單純的渠道

第一類問題極為常見:線下商家把子網視為單純的獲客渠道;眾多團購網站或酒仙等“垂直電商”充當“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雷鋒”:將產品、服務相關信息標準化、結構化,並搭建網上平臺為顧客選購、提供便利。

這還不算,“雷鋒”們毫無例外地要向百度們購流量並且成本越來越高。“雷鋒”們不思賺錢卻熱衷於燒錢,其實圖的是估值。

線上線下一體化什麼時候能真正實現呢?

對線下商家來講,給消費者價格優惠、給線上平臺抽成(或有)都屬於獲客成本。即便有商戶抱怨“賠本賺吆喝”,甚至真的“偷雞不成蝕把米”,但與在黃金地段租個店面相比,參與團購的代價小得多而且可以隨時“零成本止損”,總體來看是有益的嘗試。

以上這種原始的O2O形態與在廣播、電視、分眾投放廣告沒有本質區別,根本談不到“線上線下一體化”。而且這種模式根本沒有造血能力,其發展和運營全靠外部資本的支持。

2.線上、線下“雙手互博”

首先,線下成本明顯高於線下。因為門店本身成本較高,而家電產品多半還得送貨上門,物流成本不比線上低。為了同價,線上、線下只能向“中間靠攏”,即線上漲一點、線下降一點。

其次,真正的同價不容易做到。線上、線下雖然標價相同,但各自有花樣百出的促銷政策爭奪消費者。

線上線下一體化什麼時候能真正實現呢?

最終的結果是線上賺不到錢,本來成本高就高的線下還得與線上“同價”。

針對上面兩個怪圈,1919的做法值得借鑑:

1.門店開業三年內可實現盈利

先看線下門店。

截至2016年末,1919投入運營門店數達881間,較年初淨增430間,增幅為95.3%。但要在2019年底達到6000家,2017-2019這三年平均每年需淨增1700多間!

與普通零售門店相似,1919門店也需要“養”。

2014年開始營業的直管店,2016年單店銷售額達586萬,每天1.6萬元流水;2015年開業的門店,2016年單店銷售額為345萬,每天9000多元流水。

1919董事長楊陵江告訴虎嗅,大部分門店在開業第二年就實現了盈利,到第三年全部能夠盈利。足見1919在門店選址、運營、管理等方面有比較成熟的經驗。

儘管已經開業的門店不到1000家,1919卻搭建了可以支撐6000家門店的IT系統,採用“前臺-中臺-後臺”先進架構,為“新零售”打下堅實基礎。

線上線下一體化什麼時候能真正實現呢?

2.讓線下店成為推動線上銷售的殺手鐧

酒類商品易碎、易燃,物流及包裝物成本遠比普通商品高,大約相當於銷售額的15%。在1919體系內,線下店充當配送站的職能。由於酒類專營門店客流並不大,員工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就近送貨上門(只需支付一定數額的勞務費),不僅速度快(最快10分鐘內送達,最慢3小時),還節約了大量包裝成本。就近、極速送貨上門成為1919線上銷售的“殺手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