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上期咱们讲到,魏武卒凭借着超强的单兵身体素质、优越的武器装备和完善的后勤保障,使之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一支军队。魏武卒在吴起的带领下,南征北战,使得魏文侯、武侯治下的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魏武卒征战天下,历经大小几十战,战无不胜,但最终奠定魏武卒“江湖地位”的,便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阴晋之战

事情追溯到十几年前,彼时河西地区还是秦国的领土。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在两年的时间内,接连攻克秦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洛阴、郃阳等城[1][2]。然后加上公元前412年,魏公子击(后为魏武侯)占领的繁庞[3],魏国完全占领了河西地区,于是魏文侯设立西河郡,吴起任西河郡守。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这件事情是秦国一直以来的痛,由于在秦厉共公以后,秦国接连几位国君或是被杀或是被废,国力衰弱,面对魏国的强势,秦国只能忍气吞声。秦简公时,秦国曾多次想要收复失地,甚至在公元前401年,攻打到了魏国的阳狐,但最终依然没有成功。[4]

直到秦惠公时期,秦国的国力慢慢恢复起来。尤其是公元前390年,秦国攻下了靠近中原的陕地,并且设县[5],才真正觉得自己有了底气。不仅仅是收复西河失地,还要继续图谋中原。

于是信心满满的秦惠公几乎倾国而出,派出了五十万大军,出击魏国阴晋地区。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之前说过,由于魏武侯采纳吴起的建议,定期对有功人员进行款待,对无功人员进行勉励,且将这项政策执行了三年。因此当秦军进攻的消息传到魏国后,魏国将士不等命令就准备好装备等待迎击。

吴起不愧是“不败军神”,虽然魏军士气高昂,他依然没有随意带领军队出征。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吴起对魏武侯进言:“军队的士气有盛的时候,也有衰的时候。这次作战,您不妨派遣五万之前没有立过功的人,这就好比有一个死刑犯在逃,即使派一千个人去追捕,这一千个人依然没有底气,因为死刑犯虽然只有一人,但是他却能够拼命,而追捕的人想的却是不要被犯人伤到。现在给我五万没有立过功的人,这些人都会像那个死刑犯那样拼命,率领这样的军队去抵御敌人,敌人很容易就能够瓦解了。”

[6]

魏武侯不假思索,答应了吴起的建议的同时,加派了五百辆战车和三十匹战马给武卒部队。同时,大战前夜,吴起在阵前进行战前动员:“众将士必须听从我的号令,如果车兵不能缴获敌人的战车,骑兵不能斩落敌人的骑兵,步兵不能俘虏敌人的步兵,即使打败敌人,也不算有功。”[7][8]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阴晋之战当天,这群没有军功的魏武卒兵士以一当十,以一种不怕死的气势向秦军攻击。虽然秦军有五十万众,但拼命的意志毕竟不如魏武卒强,于是在魏武卒的左右冲击下,五十万大军像乌合之众一般瞬间崩溃。

这一战,魏武卒在吴起的率领下,仅以区区五万人大胜秦国五十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彻底奠定了魏武卒战国初最强军队的地位。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但是,事情总是有两面的。有言盛极而衰,魏武卒同样是如此,一只强大的军队,不仅依靠单个士兵的素质,统帅的智慧、国君的英明,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公元前384年吴起因受谗言投奔楚国[9],魏武卒最中坚的灵魂失去了。失去了吴起统帅的魏武卒,凝聚力与战斗力都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下滑。

而且,魏武卒这样的建设方式的军队,对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要求也非常的高。

魏武卒的福利待遇不仅数量高,还是终身享有,即使多年后体力衰弱或者选拔增添了新的士兵,之前赐予的田地、住宅以及免税权也不能被剥夺。因而即使魏国国土广大,国力强盛,魏武卒新老士兵的数量越来越多,能够征税的田地却越来越少,魏国的税收因而连年降低,而供养武卒的军费却逐年增加。[10]这样使国家容易陷于危困的军队,最终使得魏国不堪重负。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同时,吴起离开之后,魏国在公元前354年和公元前342年接连同齐国分别发生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场战争,魏国两度为齐军所大败,魏武卒被消灭殆尽,魏武卒从此一蹶不振。而魏国也国势衰退,国力再也无法支撑建造起一支魏武卒这样的军队,魏国再也没有恢复到战国初期称霸中原时的元气。


魏武卒作为战国时期,乃至古代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留下了许多的传奇。魏武卒成于吴起的天纵英才,但也因为吴起的离开而治理失度。而这只战国“最强特种兵”,强盛了魏国,也拖跨了魏国。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1]《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伐秦至郑,还筑洛阴。

[2]《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3]《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三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

[4]《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简公)十四年,伐魏,至阳狐。

[5]《史记·卷十五·六国表》:(秦惠公)十年,与晋战武城。县陕。

[6]《吴子·励士》: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以四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7]《吴子·励士》: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8]《吴子·励士》: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9]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六十·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一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考定魏武侯元年应为前396年,并将此事由《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的记载移前十年,又考定吴起奔楚的时间在前384年。

[10]《荀子·议兵》: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