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九月,秋高氣爽。嚴苛而教條的農曆,昭示我們春天耕種,夏日耘鋤,秋季收割,一切皆是那麼井然有序。辛勤忙碌了數月的農人,自播下種子始,無時不在企盼著收穫的日子,處署過後,稻穀漸黃,開鐮的日子快要到了。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1971年秋,我們插隊落戶後的第一個秋收。彼時,山西昔陽縣大寨大隊成了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無論集體種地、勞動管理、薪資付給皆為全國典範。“農業學大寨”被鐫刻在山涯上、河堤旁和村舍中,巨幅標語比比皆是,山川河谷舉頭可見,農業學大寨真是聲勢浩大著名於世。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時年推行大寨式記工法,即所謂薪酬分配考評法。薪酬是我用的經濟術語,其實就是掙工分。現在想來,但凡學大寨亦要因地制宜。大寨高山梯田,江南沃野一片,大寨水源枯竭,荊楚河水充沛,自然資源差異甚大,倘東施效顰必然適得其反。如果非得學習,亦無非是意識形態領域即大寨敢與天地鬥爭的精神,以及學習大寨的“考評工分法”,惟此工分法才是核心所在。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所謂考評,即生產隊根據社員技能和體力強弱,評定出四個等級,並以此劃出分值。我們初入農工,體能尚弱,理所當然劃為末等。說來不信,末等全是隊上老弱病殘社員,全隊寥寥四人,平素在倉庫摘點落地棉,間或涼曬雜什的老嫗。我等雖為不足十六的青年,所派農活卻與一類等級壯漢比肩而行,超強負荷,苦不堪言。然自下鄉首日評定為末等工效起,二年內歷經繁重農工,工分竟沒有任何改變。同工不同酬,不合理的評分法我們最不能接受,當然,亦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歲月蹉跎,割谷的日子來了。晚飯後,月光之下,家家戶戶磨刀霍霍,彎彎的鐮刀泛著銀光。

翌日清晨,上工鈴聲響起,隊長在稻場聲嘶力竭的佈置任務,人們手持鐮刀紛至走向稻田。水田已乾涸,穀穗低垂,農人左手攏摟稻秸,右手用鐮刀利刃勾住秸梗輕輕後拉,稻子齊蔟蔟倒在田壠裡,周而復始,稻田留下寸長谷茬。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老農就地取材,抓起一把割倒的稻子用腳踩住搓揉幾下,一根粗糙草繩攔腰捆住稻穀,繩頭交叉用力扭轉塞進繩底,稻穀捆紮牢固無比。

泛青的稻穀異常沉重,扦擔是運送的不二工具。扦擔兩端尖細,斜扎進碩大稻秸裡,用肘臂擔於肩膀,極需技巧。沉重稻秸悠悠懸在扦擔兩端,百餘斤壓在肩頭舉步維艱。

割谷累,挑谷更累,入夜,筋骨痠痛躺在竹簾床鋪,唉,為什麼不能用木車運送呢?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幾十年後,農業耕作愈來愈機器化,手工割谷已汰淘經年。小型收割機自由馳騁稻田中,割谷、脫粒、傾卸一氣呵成,速度之快令人稱奇。

割谷,最為繁重令人不寒而慄的農活,已經遠離我們。

芒果君爺爺:悠悠歲月——我的知青生活之割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