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散文的風骨

如何寫出散文的風骨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德行品性,概括起來就叫做品格。所謂的人的品,自然指的是人品,而格呢,當然指的就是這個人的格局。人品的高下,格局的大小,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境界。

一個人光有境界還不行,還得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與堅硬的骨頭,風是體膚,骨是骨骼。這就是他的風骨。關於這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如何寫出散文的風骨


同理。

散文有散文的德行品性,概括起來就叫做文品。我這裡提到的散文的品,當然指的是文品。文品的高下,通常來說,跟創作者的個人品格有關。過去有一句老話,文品如人品,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一篇好的散文,如果只是在表面上讓人讀起來覺得清新脫俗,文字華美,但在字裡行間卻感受不到半點的硬度,這是不行的。這樣子的散文只有柔韌的體膚,缺少堅實的骨骼,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是它缺少自己的風骨。

平常,人們都說“人有人品,文有文德”。然而,散文跟人一樣,在自身的品性、德行之外,還應該有自己的骨氣,有自己的風骨。這就是每一個散文作者必須具備的獨特性。

記得南朝梁代的文學批評家劉勰曾經說過,文章之風骨者,精、氣、神也!故辭之以待骨,如體之以樹骸,情之以含風,猶形之以包氣。結言端方剛直,則文骨而成焉,若意氣駿爽,則文風清新焉。

文章的風骨,體現在它的“精、氣、神”上,這是文章的靈魂。

如何寫出散文的風骨

在當今高度現代化的人們身上,已經普遍缺少了兩種東西:第一種是人們的靈魂缺鈣,第二種是人們的精神缺氧。如果一個人的靈魂開始缺鈣了,就會令讓他的身體硬朗不起來,骨質變得疏鬆,挺不直自己的脊樑。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缺氧了,就會令他的生命與思想失去活力,令他沒有足夠的動力源泉來支配他身體的動作,以致他經受不住風雨的侵蝕,成為一具腐朽的活殭屍。

散文也就如同這人一樣。它的精神缺氧了,文字語言就會顯得乾澀枯燥,呆板生硬,毫無生機、趣妙可言。它的靈魂缺鈣了,文章的建構就會顯得軟弱疲沓,像得了軟骨病的人一樣,站不住,立不穩,假若它完全地缺失了鈣的話,就真的如活殭屍一般,了無生氣與精神面貌可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