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算了,不和你说了!”多少父母子女的对话停在了这句上

假期,在景区游玩,小憩时,听到一个母亲在教育孩子,是个看起来十几岁的男孩,男孩的父亲在一旁坐着,没有出声,母亲则在劝说:“忍忍就过去了,何必闹得都尴尬呢!就快毕业了,再坚持坚持吧!”

男孩显得很不高兴,提高嗓门说了句:“算了,不和你说了!”起身走开了,留下他的父母互相看了看,拿起背包追了上去。

在这个原本愉快的假期,想必这对夫妻是带着孩子出来散心的,也许是想趁着休息时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可能话不投机,弄得不欢而去。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看当时的情形,十有八九是这样。作为旁观者,凭着只言片语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通过男孩母亲的一些谈话,大致可以推断出如下场景:

男孩即将毕业,也许是在学校,也许是在其他地方,和某人产生了分歧,男孩的母亲希望他忍耐,估计是不想闹得不和,男孩的父亲全程静默,看起来母亲在家庭中更有话语权,而男孩心有不甘,并不愿接受母亲的建议,但似乎又无更好的解决方案,母亲的劝说效果并不好,引起了男孩的反感,最后拂袖而去。

这段小小的插曲令我颇有感触,最触动我的是男孩离开前说的那句话:“算了,不和你说了!”

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没有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

——“算了,不和你说了!”

我们,有没有说过这句话?

——“算了,不和你说了!”

我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话?

「原创」“算了,不和你说了!”多少父母子女的对话停在了这句上

曾几何时,自以为长大的我,面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曾经把它叫做“唠叨”,听不进去时,也会甩给父母一句话:“算了,不和你说了!”一切戛然而止。

我,说过这句话。说完很自责,看着父母沉默的背影,浑身都是无力的感觉。

去同学家玩,也曾目睹过同学和他们的父母情景再现,最后谈不下去了,也是用这句话结尾:“算了,不和你说了!”

我,听过这句话。听完很震惊,原来站在听者的位置,这句话竟有那么大的威力。

“算了,不和你说了!”

有时,它在被说出口时是“软”的,软绵绵的似乎没有力气。

有时,它在被说出口时是“硬”的,硬邦邦的似乎用尽全身气力。

无可否认,无论它听起来是“软”是“硬”,它总是很“神奇”,简短的7个字,没有不文明用语,用的也是极简单的汉语,但却是子女与父母间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阻碍了沟通下去的可能,将一切阻断在了这7个字上。

曾经,有一个同学在说出这句话后,负气出走,好在最后回到了家,但如果没有这个“好在”,谁都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算了,不和你说了!”

这是一句“可怕”的话,可怕在它的后果,因为无法继续的沟通,是父母与子女间最可怕的存在。

它令每个父母害怕,害怕不能和孩子交流,害怕找不到了解孩子的入口,害怕和孩子在心灵上渐行渐远。

曾经对父母说过这句话的我,如今也有了孩子,对这句话也便有了更深的体会。无论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让这7个字说出口,还有3个字,比它更简短,但却更美妙,那就是——“我爱你!”

是的,我们应该多说“我爱你”,不要吝啬。

如果孩子还小,不妨让TA多听这3个字,多说这3个字,让TA知道父母对TA无条件的爱是TA最温暖的港湾和最有力的依靠,牵着TA的手,与TA构筑起最坚实的信任基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这3个字,不要因彼此都在增长的年龄,而羞于说出这3个字,要知道,面对日渐长大的孩子,父母不仅是父母,也是TA的朋友,如果遇到问题,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如果孩子的角度是对的,那么请相信TA、支持TA,如果孩子的角度是错的,那么请引导TA、帮助TA,无论怎样,孩子需要的是“爱”,而这份“爱”是站在孩子角度的理解与接纳。

就拿开篇提到的那个男孩来说,我相信他的父母是爱他的,但为什么得不到男孩的回应呢?

想想我们年少时在说出“算了,不和你说了”时,是种怎样的心境?

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即使试图和父母沟通,父母也总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别人的角度等等来“劝说”我们,唯独没有站在我们的角度。

就像那个男孩,他的母亲要他“忍耐”,要他“再坚持坚持”,可是为什么要他忍耐、要他坚持?难道就因为快毕业了,不想生出尴尬,就要一个男孩用他美好的毕业前夕,来换取这份“和谐”的假象吗?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毕业前夕?为何这个男孩就要用隐忍来度过?虽然个中原因并不清楚,但既然要让这个男孩去“忍”,想来他的父母也知道他是有苦衷的,甚至是委屈的,但却为了一个令他们的孩子委屈的人过得“不尴尬”,而选择站在了那个人的角度,去“劝说”自己的孩子。

“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退一步”未必海阔天空。

在这个男孩的心里,显然,他已经不相信父母能够帮助他解决令他困扰的问题了,也许日后他不会再向父母提及,也许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但“算了,不和你说了”,原本可以了解孩子心路的通路,被掐断了。

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男孩的父母站在他的角度,帮他分析利弊,一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忍让、退避,即使弄得尴尬了那又如何?自己的孩子过得委曲求全难道就不尴尬?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容忽视,与孩子一起直面问题,才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愿意把事情说出来。如果孩子的确受了委屈或受到伤害,不要怕,该面对的就去面对,该为孩子说的话就去说,不要考虑别人的情面,孩子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舒解,才是最大的问题。

也许这样做了,整个事情会有改观,在这个愉快的假期,偶遇时听到的话就不会是“算了,不和你说了”。

其实,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向父母求助,父母应该感到欣慰,这说明孩子内心是信任父母能够帮助TA的,无论TA是一个小baby,还是一个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年人,在父母面前,孩子愿意吐露心事,那是父母从TA小时候便培养起的一份信任,TA相信父母理解TA,相信父母会站在TA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信父母是为了TA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别人,相信父母是公正的,无关颜面,无关其他,只是为了TA更好地成长,无论对错,父母都会和TA“在一起”,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

这份理解与信任,能够支撑起任何一个人内心富足地从童年一路走到成年,TA与父母间的交流通路是畅通的,相信吗,这样的父母子女间,他们的对话不会停留在“算了,不和你说了”这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