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最特別的大餅,南通也有,魏瓔珞都愛!

最近刷屏的電視劇《延禧攻略》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熱搜和表情包,但愛吃的人就算看個宮鬥劇也總是不由自主地顯露出吃貨本性。比如愉貴人在孕期一天能吃3張的大餅子,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好奇心。

好的好的,你們的要求二本君看到了,今天咱們就來講講愉貴人愛吃的大餅子。更多歷史故事息,關注公眾號“bxbtcn”

別看名字很唬人

/ 其實就是烤餅 /

《延禧攻略》裡最特別的大餅,南通也有,魏瓔珞都愛!

延禧攻略

在電視劇裡,愉貴人親自上陣答疑:這個大餅子叫“海生包爾斯克”,是愉貴人家鄉的小食。

這個叫做海生包爾斯克的東西,其實就是烤餅,常見於疆北的蒙古族家庭主食。這種烤餅和麵的時候並不加水,而是放奶、酥油、奶皮子和鹽。和勻以後的麵糰靜置一段時間,讓其醒發(從我吃過的口感上判斷,應該並不完全將面發起來,而是用半發麵),將醒好的麵糰揪成一坨一坨的,直接用手將面坨兒壓成圓餅狀,置入大鐵鍋中,待一面烤成金黃色後翻面,兩面均變成金黃色後就算熟了,可以上桌了。這個烤餅口感外酥內軟,又有濃郁的奶香味兒,因為放了鹽和酥油,趁熱就算白嘴兒吃也能吃得很順口。(難怪愉貴人一天能吃仨!)

《延禧攻略》裡最特別的大餅,南通也有,魏瓔珞都愛!

延禧攻略

不過愉貴人吃的海生包爾斯克,和我吃過的南通一柱樓燒餅相比,口味還是差一點。曾有人說過,吃栟茶燒餅,吃的是燒餅,品的是歷史,長的是見識,聽這話,著實有些道理。一柱樓燒餅所處的“一柱樓”就是栟茶的重要地標,透過依稀參差的磚瓦古縫,仰望一柱樓,我彷彿撥開了那段被歷史籠罩著的煙雲。更多歷史故事息,關注公眾號“bxbtcn”

《延禧攻略》裡最特別的大餅,南通也有,魏瓔珞都愛!

延禧攻略 魏瓔珞

沿著老街步行百餘米,一家老字號燒餅鋪隱藏在青磚黛瓦之間,“一柱樓燒餅鋪”幾個大字近立眼前。燒餅攤前,放著一個圓臺形的燒餅爐,師傅正嫻熟地、馬不停蹄地加工著燒餅。揉麵團、放餡料、開爐燒——這些承載著古鎮居民傳承了百年精工與誠心的步驟,烙出了“酥、香、鮮”的餅,也形成了石板街上的一道味覺風景。

師傅手法之嫻熟,速度之快,讓人眼花繚亂。趁著此刻等候的工夫,觀賞一下師傅手藝,也是口福之外的享受。兩三分鐘後,燒餅出爐了。金黃色的燒餅上翻滾著的白色蒸汽,裹著餡兒和芝麻的香氣,咬了一口,噴香的餡料搭配酥脆的外皮,唇齒留香。但是,這第一口,得小心翼翼。因為剛出爐的燒餅,外脆內熱,裡面包裹著大量的熱氣,咬下第一口後,馬上會有一股熱氣迅速衝出來,稍不留心,可能會被燙到。

《延禧攻略》裡最特別的大餅,南通也有,魏瓔珞都愛!

講到一柱樓,自然離不開主人名叫徐述夔,清代栟茶場人。他感嘆明朝的消亡,就從“大廈將傾,一柱難支”中取義,為自己的小樓取名“一柱樓”。康乾年間,徐述夔在一柱樓吟詩作對,品茶會友,一柱樓也隨之風光,閱盡文采風流。但徐述夔去世後,徐家後人因徐詩詞中顯露的反清情緒被文字獄所波及,被誅滅九族,一柱樓也因此被沒收充公,無限淒涼。不過,時代沒有讓這段記憶成為絕唱。在時代變革中,“一柱樓”未必有過多少相機的聚焦,也未必聽過多少遊客的喧囂,它只是靜靜地佇立著,記錄著一段久已塵封的歷史,如今它更多的意義在於承載著栟茶這個古鎮古往今來的滄桑變化。2014年,一柱樓從歷史的冬眠中甦醒,以新的面貌面對著千年古鎮氣脈的栟茶。隨著翻新復建,一座展現清朝文字獄的博物館將會隨之被打造。復建後的一柱樓可能會依據徐述夔相關史料記載,建造恬靜雅緻的野菊園、紫牡丹園,把時光掩蓋的珍貴歷史層層剝開,展開歷史的面貌。更多歷史故事息,關注公眾號“bxbtcn”

《延禧攻略》裡最特別的大餅,南通也有,魏瓔珞都愛!

在“一柱樓”燒餅芝麻香、餅香味悠長的香氣裡,栟茶人的痕跡,歷史的真實,時代的足跡,一一顯現,消磨不去,任世事變化無常。而燒餅傳人,盡在一絲味道里、在一隻燒餅爐裡,便延續了一種情懷、烤出了一種文化、實現了一個夢想!有這樣一種飲食文化:它的產生,歷史悠久,而它的傳承,卻與介質無關,它不容易被文字記載,被史書收錄,或者說,它只能記錄在街頭巷尾的拐角處、流傳在隱隱約約的傳說裡,刻印在老百姓樸實的記憶中,但這些也終將承載著老字號裡那些經久不衰的故事,口口相傳,亙古彌香……

更多歷史故事息,關注公眾號“bxbt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