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央美儿童美术:被陪睡毁掉的中国妈妈们和中国宝宝们

小央美儿童美术:被陪睡毁掉的中国妈妈们和中国宝宝们

2018年9月14日 周五

我参加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下午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晒了进来,晒得每个人身上都懒洋洋的。

主办方CEO讲话,大家都在认真地听着。突然一声巨响,转头,边儿上有一个女人的手机掉地上了,她赶快说:“对不起”。

可比手机掉了更尴尬的是,她脸上因为托腮打盹儿压上的红印儿,非常地明显。

中间还有两个人发了言,主持人说:“现在请人事总监某某女士发言……”

某某女士就是刚才掉手机的那位,可她明显又睡过去了,被邻座的小伙子善意地叫醒,一副睡眼惺忪,不知身在何处的样子。

全场都看到了,如果眼神能杀人,她一定会被CEO扎成马蜂窝。

她讲完就是中场茶歇。

中年女人的爱好就是去洗手间。我出来,就看到某某女士在洗脸。这时门外有话飘进来:“你看见她脸上的红印儿没有,哈哈哈……”。

我这个不上班的女人终于明白了,电视剧里大公司洗手间的戏,都不是编出来的,是一比一恢复真实。

某女士一怔就僵住了,恨不得化成青烟。

中年女人之间有点同类的关怀感,我打破僵局说:“你是不是不舒服啊?”

她摇摇头说,“昨晚,我儿子睡到半夜,掉床下去了。吓得不轻,下半夜哭起来好几回,一直在折腾,哎……”

姜文说,人到中年不如狗,要我说,中年女人就不如驴。狗多好啊,不用扛着东西负重前行,更不用推着石磨原地转圈,净打盹。

我说:“爸爸呢,不能帮一把么?”

她摇头:“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孩子跟我睡,爸爸睡书房。把他叫起来,也没有用,孩子不跟他。”

金领妈妈多高龄产妇,本来我以为她的孩子很小。没想到,她的孩子已经快五岁了。我问她:“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睡?大人孩子都睡得踏实啊!”

她说:“原来觉得他小,不忍心。现在四岁多了,我们也试过几次分床。每次他都鬼哭狼嚎的。只能等着他再大一点,再说吧。”

我点头:“孩子越大越难分,要分得趁早。”

她问:“你们两个孩子是几岁分出去的啦?”

哦,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家只有分房而没有分床的问题,除了很偶然在旅行中的酒店里,我们从来没有跟孩子们在一张床上睡过。

思迪和子觅,最初都是睡在我们的大床旁边,婆婆送的一个布篮子里。思迪五个月,子觅四个月,就各自睡在自己的房间里。

我半夜喂奶,虽然也有喂着就睡过去的时候,可一旦清醒,马上就把孩子放回自己的床上去。

我这么做的原因,是被法国医生吓的。

在法国,所有的医生,育儿专家和权威育儿手册里,新生儿养育的第一大忌就是:请不要跟孩子睡在一起。

根据统计,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的新生儿猝死(SIDS)率,比不和父母睡在一起的新生儿高得多。

新生儿猝死,在今天医学尚不能找到明确的原因,只能通过案例收集和分析。

除了猝死,每年还会有,孩子被睡梦中的父母压住而窒息的案例。

母亲和孩子睡在一起,就是图晚上喂奶方便,好照顾,可这些都抵不过一个新生儿猝死。

当然在新生儿猝死率仅有30%,可就算是十万分一,我也不愿意是那之一。

在国内这几年,我发现养孩子的方式,真的是一面闪亮的镜子,映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化差异,更是社会伦理的观念。

我所有的中国朋友,孩子几岁了都在跟父母睡,装修得美美的儿童房,渐渐变成了储藏室。

而我所有的欧洲朋友,不仅仅是法国,甚至德国,西班牙,孩子从几个周就开始自己睡自己的床和自己的房间。

我跟我两个法国朋友前后一起生了三个女儿,一个比子觅大三周,一个比子觅小五周。

这三个妞四五个月的时候,她们都比子觅瘦好多,可是她们都可以从晚上十点十一点,睡到早上五六点。

对于成年人来说,不需要在下半夜,三到四点之间起来,真是一个莫大的奖励?

我们对比了一下,添加辅食,奶粉加麦片,睡之前洗澡,放安抚灯和小玩具,我们做的都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孩子,没有跟她们睡在一个房间里。

孩子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器官,和妈妈在一起,可以闻到妈妈身上的奶味儿,就醒了,离太近,爸妈翻身,或者放个屁,都有可能成为让孩子醒了的元素。小孩醒了不会讲话,一定就会哭着要吃奶。

我想清楚之后,立马号令卢先生整理子觅的房间,这太合他意了,第二天,就把子觅搬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去。

第一个晚上,她半夜哭起来,我起来抱着她安抚;第二天,还有哭;第三天,哼了几声,没有声音了,是我听着她又睡过去之后,缩手缩脚得跟小偷一样溜进去,听了听是否还有呼吸。

第四天,等我被她声音吵起来的时候,睁眼天已经亮了,五点五十五,原来睡一整夜,这么容易。

现在社会中,对于母亲有诸多有压力性的舆论,让母亲们总是生活在内疚里。

我认识不止一个中国妈妈,孩子到了一岁半,不仅要母乳还要吃夜奶,从孩子生了之后,就和老公分床睡,更还有自己带着孩子住娘家或者婆婆家,把老公打发回新房自住,美其名曰,方便照顾。

这哪里是方便照顾,这根本是方便出轨,方便离婚吧?

孩子需要吃夜奶,是因为胃太小,消化掉就饿了。可其实一个体重超过6公斤的孩子,就有足够的存储体力连续睡七个小时。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吃夜奶,并不是身体的需求,而是一种精神慰藉和习惯。

当妈的总认为,吃比睡更重要,一顿不吃,就饿着了,一会不睡,可以再补上。

而国外的儿科医生会给你说:“人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成长,个子,体重,器官,头发,甚至是指甲。睡觉对于孩子来说,是神圣的。无论是吃奶,还是尿布湿了,都不能打扰,请等她睡醒。”

因为我家思迪是个睡眠很差的孩子,从生下来,无论是分房前还是分房后,常常会半夜醒来。所以面对子觅,我曾经有过一小阵子犹豫。

我回法国的时候,在朋友的建议下,去看了一个马上要退休,看起来像是个爷爷的儿科医生,他问我说:“你跟她一起睡,她不醒吗?”

我说:“我跟她一起,我根本不能睡。”

她不停地动,我们三个人会睡成一个竖写的“工”字。在她头这边的那个人还算好,在她脚那边的人,总在被踹。

最夸张的一次是,我在睡梦里,被思迪从天到地一个脚后跟砸中了左眼。

我跳起来的时候,金星都没有,有几十秒的失明。吓得卢先生要拽着我去看医生,凌晨两点的民丹岛上,哪儿都没人。

小老头慢悠慢悠地说:“那就是啦。我当儿科医生38年了,你知道养孩子什么最重要啊?”

“什么呢?”我问。

“第一,母亲的状态最重要。第二,从孩子出生起,建立家庭秩序很重要。孩子是家庭的产物,但是家庭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孩子。”

我看着他,我是走错了么?我要看的是儿科医生,不是儿科心理啊。

可当妈越久,我越觉得有道理。

每个母亲的疲惫,焦虑,不安,愤怒和委屈,不用言语都会影响孩子不用言语,感应就可以。

养孩子是个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仅仅靠一口仙气撑着熬着,谁也熬不过去。

而因为孩子和老公分床分居,那更是本末倒置。

和孩子一起睡,是为了照顾孩子,疏远了老公,家没了,孩子要受多大的委屈,才能找到出路?

曾经有人分析,中国家庭的最大痛苦就是没有界限感,父亲像儿子,儿子像老子,妈妈像个老妈子,可是中国家庭的界限感的缺失,就是从陪睡开始。

双人床的意思是两个人,爸爸和妈妈,而不是妈妈和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