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有什么深意?

如果你骑着一匹日行亿万公里的飞马,追上时光远去的身影,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的奥秘,也可能被一本书绊倒了。

在中国古代想搏取功名做官要读四书五经;要抒情言志、提高想象力,那就去读诗。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随便一个人所写的诗都能读上几天几夜让人浮想万千……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有什么深意?


如果想了解真实的人生,就要看一看民间的格言警句,不喝酒也能辣到头晕。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前两句出自《增广贤文》,后两句流传于现在网络中,有人说也出自《增广贤文》释文中。

慈不掌兵,比较容易理解,古代最会用兵的孙武接受吴王考验,就选宫中美女练兵。大家嘻嘻哈哈的以为是游戏,孙武三令五申后果断将两个美女队长斩了,吴王求情也不好使。

然后再次擂鼓练兵,美女们都一丝不苟完成口令指示,就如同在老兵一样。吴王一看孙武是真有本事,不但能写《孙子兵法》还能真刀真枪开干。

话又说回来了,孙武慈爱一点,怜惜美女一些,恐怕吴王还认为他是浪得虚名色狼呢。到了战场上两军对垒死人是常有的事,在生死攸关时刻,统帅如果有妇人之仁,恐怕会面临全军灭亡的结局。一将成名万骨枯虽然残忍,却是古代的战争常态。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有什么深意?


义不掌财,道理上讲的是过分追求仁义名声的人不适合掌管钱财,你想一个行侠仗义的人让他管理钱庄,恐怕会办成慈善堂。

就连民国时杜月笙这样的人,身为上海滩青帮首脑,平时很讲究义气,虽有千金收入,常有万金花销,到了后来他到避难到香港以后已经没多少现钱了。临死时叫来家人把所有的借据烧掉,不让家里人去讨债,也是为了防止祸事。生意理财上的事毕竟有法则,往往讲究义气的容易轻信人,一个合同也写不准就会把公司和自己扔到深渊中,是不适合做生意掌管钱财的。

情不立事,有点与中国的人情社会对冲,仔细一想也对。做人重情没错,但做事时感情用事就危险。研究高铁发射航天飞机都需要冷静理智的头脑。就是平常人驾驶车辆也要避免感情用事,开赌气车,搞不好就车毁人亡。好多中国公司都是家族企业,如果任人唯亲,会影响企业壮大。当朋友有困难时应帮助,但不能让对方产生过分依赖感,事事都得替他扛,那样也会害了对方……

善不为官,这个道理有点黑,如果想想古代官场中和珅这样的贪官实在与善无缘,有这样一个官员就苦了不知多少人。如果想在古代干干净净行善积德,就不能同流合污,也不要想着升官就要发财的事,踏踏实实做点公益实事为好。

真理是相对的,凡事有个尺度。做人要有包容善心,讲情怀重义气,做事也有个度,否则物极必反。有些将军在带兵时极端严谨认真,当他回家抱起孙子时又满面春风,呈现出不同生活工作状态。

有些人拿这些名言不看明白就自以为是,本着自私自利角度理解,恐怕会成为伪善自私的小人。在名利两字上,很多人把持不住,成为心狠手辣的负能量,污染周围。真的要仔细精读《增广贤文》。

明朝时,市井民间高人很多,已经不只依靠唐诗宋词来奶自己心灵。历史的厚重,生存的艰难,让明朝人感概万千,急需总结出立竿见影的人生警言来时时提醒自已。诗词是前人的心灵鸡汤,世界黑暗需要醒智苦药温补智商。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有什么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