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個「壇城」|世間·悉檀

禪師楊碩誠

邀請大家參與

以 “家庭關係” 為主題的音頻互動

楊師說:

“學佛修行,乃是面對人生的省思、改革與揚棄的一連串過程,所以它必然是以人生為觀察體驗的主題。

而說人生,則不能離開具體的世俗生活。離開具體的世俗生活,不但沒有‘人生’可得,說佛法、談修行,也都成為搬弄概念的空談。”

每個人都是一個“壇城”|世間·悉檀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內容非常精彩哦~

(以下是音頻文字整理版,

不方便收聽的可以點擊收藏,先看文字)

▼▼▼

問題

不管我們有多大,在父母看來,總覺得我們還是個孩子,見面聊天總是囑咐詢問,教導很多,很少有平等的對話。而隨著我們自己的孩子長大,在他們看來我們也成了永遠放不開手的父母,總想改變,但常常是說不了兩句又故態復萌,究竟該怎麼樣做才能改變這種狀況?

楊師回答音頻精選

父母子女之間,認知永遠不同

如果我問你,六歲之前的事情還記得不記得?其實你記得的很少,別人轉述的不是你的記憶。

你的孩子也是一樣。孩子從小到大,父母陪伴他,跟他度過的時光,到大了的時候,註定都忘光光。可是父母是不會忘記的,因為這是父母跟子女相處的最巔峰的時間,花最多的時間,跟他最親密。

未來有一天,父母一定會面對一個狀況,就是在跟子女交流的過程中,兩個人的資訊不匹配,你所記得的他,跟他自己記得的,是不一樣的。我們對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

我們父母為什麼總會把我們當作小孩?因為我們在他的眼裡就是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地拉拔大的。我們的自我認知,跟他們對我們的認知,註定是不一樣的。

今天你與父母所面對的問題,未來註定會在你與你的下一代身上發生,這是必然的,我們要了解這件事情,這是沒有辦法的。

我們之前講過一個觀點,中國人註定用中國人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美國人就是註定用美國人的角度來看世界。

但是,我們在哪裡,就要尊重哪裡的規矩。如果是美國人,就按照他的要求;是中國人,就完全按照他的角度,那也是不理智的。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我們出國旅遊,在美國就按照他的規矩,同樣,美國人來到中國,就要按照中國人的規矩。

同樣,我們跟父母親交流的時候,我們要理解,在他的世界,他就是那樣的,因為他看到的世界,就是從他的角度出發的。我們必然沒有辦法讓他跟我們一樣。

他看到的是我們的外在,他沒有辦法完全站在我們的立場來看待問題,於是出現分歧或者矛盾,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不要期待不可能出現矛盾。

我們不要回避矛盾,要理解矛盾的來源,這樣就可以了。

然後儘量體諒父母親,他們今天的問題,未來有一天你也會面對。如果有體諒的能力,未來有一天,當你的孩子跟你的看法不一致的時候,你也能夠理解。對於我們來說,現在就是要鍛鍊我們的這種能力。

每一個人都是佛,每個人都是壇城的中心

我們其實是希望與父母的關係不要延續在子女的身上,我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但只要自己認清楚了這一點,並且和孩子把關係理清,把自己的思想包袱放下,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了。

大家都知道“壇城”,也叫做“曼陀羅”,大致描述的是佛的、或者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觀、宇宙觀,把佛教的世界觀、宇宙觀或者是生命觀用平面的圖畫描繪出來,就是曼陀羅圖案的由來。

壇城/曼陀羅

佛教知識小貼士

壇城和曼陀羅當中,描述的就是佛的世界。

現代的宇宙觀認為,世界可能是多重宇宙,有很多的宇宙重疊在一起。曼陀羅用平面的方式表述了這個觀念,描繪了很多佛的世界,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世界,他方世界有西方極樂世界,有藥師佛的琉璃世界,等等。

每個佛都是那個世界的核心,每個世界都以這個佛為核心建造出它的壇城跟曼陀羅。很多很多的壇城集中在一起,又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壇城。

不是隻有真正成佛的才叫佛,佛法的觀念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以你為核心而建立的。

我們每個人每個人都是壇城的中心,我們旁邊是很多很多其他的佛,這些其他的佛看起來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可是跟我們都是平等的。

因為我們都是佛,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別人在你的世界裡只是你的配角,每一個人都是這樣,這是註定的。

尊重每一個人的壇城

我們就像是一個一個圓,每個人都是一個圓,我們的生活都會跟其他的人的圓有重疊,有些重疊得大,有些重疊得小。

這些大小不是永恆不變的,重疊的大小會因時因地因人因現象而不同,但有一個非常關鍵,就是不管再怎麼重疊,我們都不可能是同一個圓,這是註定的。

每個人都註定是他的圓的核心,不可能要求別人的圓跟你的圓完全相同,跟別人有重疊的時候,你們要共同去承擔責任,共同維護這個重疊的部分的完整性。可是必然有一些不重疊的部分,那麼我們就會希望在這裡,他人要尊重我們。

我們跟孩子也是一樣的,我們有很深的重疊的部分,但也有不重疊的地方。

深刻了解這一件事情的人,會尊重每一個人的壇城。

所有壇城的建立都是夢幻泡影

我們再看西藏的僧人,他們將壇城畫完之後,就把它吹掉,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讓你知道所有壇城的建立都是夢幻泡影

所有的關係都是相對的,所有的關係都是因緣所建立的,你以為你現在是他的父母親,你就以為他真的是你的嗎?

我們剛好處在這個時代的中間層,上面有老的一代,我們很難改變他的觀念,他的動機是關心你,只是他的方式你並不認同。我們理解了他的動機,就不會那麼排斥他的方式。

對於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要開始學著放手。

現在你跟孩子重疊的部分再大,他也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註定不是你,你不要把他當成是你了。雖然他還小,但他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

我們中國人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財產,所以難免會對孩子掌控較多。所以常說,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我們與父母,與子女之間發生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認清,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圓,沒有人真正能夠控制那個圓,他不是你,跟你只是重疊。

如果看清這一點的話,處理這個關係,會比較得心應手。

每個人都是一個“壇城”|世間·悉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