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坛城”|世间·悉檀

禅师杨硕诚

邀请大家参与

以 “家庭关系” 为主题的音频互动

杨师说:

“学佛修行,乃是面对人生的省思、改革与扬弃的一连串过程,所以它必然是以人生为观察体验的主题。

而说人生,则不能离开具体的世俗生活。离开具体的世俗生活,不但没有‘人生’可得,说佛法、谈修行,也都成为搬弄概念的空谈。”

每个人都是一个“坛城”|世间·悉檀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内容非常精彩哦~

(以下是音频文字整理版,

不方便收听的可以点击收藏,先看文字)

▼▼▼

问题

不管我们有多大,在父母看来,总觉得我们还是个孩子,见面聊天总是嘱咐询问,教导很多,很少有平等的对话。而随着我们自己的孩子长大,在他们看来我们也成了永远放不开手的父母,总想改变,但常常是说不了两句又故态复萌,究竟该怎么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杨师回答音频精选

父母子女之间,认知永远不同

如果我问你,六岁之前的事情还记得不记得?其实你记得的很少,别人转述的不是你的记忆。

你的孩子也是一样。孩子从小到大,父母陪伴他,跟他度过的时光,到大了的时候,注定都忘光光。可是父母是不会忘记的,因为这是父母跟子女相处的最巅峰的时间,花最多的时间,跟他最亲密。

未来有一天,父母一定会面对一个状况,就是在跟子女交流的过程中,两个人的资讯不匹配,你所记得的他,跟他自己记得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对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

我们父母为什么总会把我们当作小孩?因为我们在他的眼里就是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地拉拔大的。我们的自我认知,跟他们对我们的认知,注定是不一样的。

今天你与父母所面对的问题,未来注定会在你与你的下一代身上发生,这是必然的,我们要了解这件事情,这是没有办法的。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观点,中国人注定用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美国人就是注定用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世界。

但是,我们在哪里,就要尊重哪里的规矩。如果是美国人,就按照他的要求;是中国人,就完全按照他的角度,那也是不理智的。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我们出国旅游,在美国就按照他的规矩,同样,美国人来到中国,就要按照中国人的规矩。

同样,我们跟父母亲交流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在他的世界,他就是那样的,因为他看到的世界,就是从他的角度出发的。我们必然没有办法让他跟我们一样。

他看到的是我们的外在,他没有办法完全站在我们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于是出现分歧或者矛盾,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不要期待不可能出现矛盾。

我们不要回避矛盾,要理解矛盾的来源,这样就可以了。

然后尽量体谅父母亲,他们今天的问题,未来有一天你也会面对。如果有体谅的能力,未来有一天,当你的孩子跟你的看法不一致的时候,你也能够理解。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就是要锻炼我们的这种能力。

每一个人都是佛,每个人都是坛城的中心

我们其实是希望与父母的关系不要延续在子女的身上,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但只要自己认清楚了这一点,并且和孩子把关系理清,把自己的思想包袱放下,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大家都知道“坛城”,也叫做“曼陀罗”,大致描述的是佛的、或者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观、宇宙观,把佛教的世界观、宇宙观或者是生命观用平面的图画描绘出来,就是曼陀罗图案的由来。

坛城/曼陀罗

佛教知识小贴士

坛城和曼陀罗当中,描述的就是佛的世界。

现代的宇宙观认为,世界可能是多重宇宙,有很多的宇宙重叠在一起。曼陀罗用平面的方式表述了这个观念,描绘了很多佛的世界,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他方世界有西方极乐世界,有药师佛的琉璃世界,等等。

每个佛都是那个世界的核心,每个世界都以这个佛为核心建造出它的坛城跟曼陀罗。很多很多的坛城集中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坛城。

不是只有真正成佛的才叫佛,佛法的观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佛,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以你为核心而建立的。

我们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坛城的中心,我们旁边是很多很多其他的佛,这些其他的佛看起来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可是跟我们都是平等的。

因为我们都是佛,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别人在你的世界里只是你的配角,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这是注定的。

尊重每一个人的坛城

我们就像是一个一个圆,每个人都是一个圆,我们的生活都会跟其他的人的圆有重叠,有些重叠得大,有些重叠得小。

这些大小不是永恒不变的,重叠的大小会因时因地因人因现象而不同,但有一个非常关键,就是不管再怎么重叠,我们都不可能是同一个圆,这是注定的。

每个人都注定是他的圆的核心,不可能要求别人的圆跟你的圆完全相同,跟别人有重叠的时候,你们要共同去承担责任,共同维护这个重叠的部分的完整性。可是必然有一些不重叠的部分,那么我们就会希望在这里,他人要尊重我们。

我们跟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有很深的重叠的部分,但也有不重叠的地方。

深刻了解这一件事情的人,会尊重每一个人的坛城。

所有坛城的建立都是梦幻泡影

我们再看西藏的僧人,他们将坛城画完之后,就把它吹掉,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让你知道所有坛城的建立都是梦幻泡影

所有的关系都是相对的,所有的关系都是因缘所建立的,你以为你现在是他的父母亲,你就以为他真的是你的吗?

我们刚好处在这个时代的中间层,上面有老的一代,我们很难改变他的观念,他的动机是关心你,只是他的方式你并不认同。我们理解了他的动机,就不会那么排斥他的方式。

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要开始学着放手。

现在你跟孩子重叠的部分再大,他也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注定不是你,你不要把他当成是你了。虽然他还小,但他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

我们中国人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财产,所以难免会对孩子掌控较多。所以常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我们与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认清,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圆,没有人真正能够控制那个圆,他不是你,跟你只是重叠。

如果看清这一点的话,处理这个关系,会比较得心应手。

每个人都是一个“坛城”|世间·悉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