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弦》

2018年9月2日下午,一起悅讀俱樂部與甲和燈禪意生活平臺合作舉辦的“地壇讀書會”

正式啟動,首季“生活之道”主題閱讀活動共12期,與讀友們在寧靜清幽的地壇公園甲和燈禪意生活空間共品 “生活之道” 。

生活之道,首先在於美。

初秋的太陽明媚撩人,又略含燥熱,院中草木葳蕤生姿,亦葆有暑熱的生機。

在這一天,我們要共讀的正是史鐵生小說《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本期活動由著名作家 劉曉村 領讀,北京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晨棟 主持,與三十多位新老讀友齊聚一堂。

此外,來到現場的還有主辦方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 石恢 ,以及重磅嘉賓,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讀聯會閱讀智庫主席

徐升國 ,他們與讀友們一起在三分鐘禪修的靜撫之後,共同享受閱讀的幸福和快樂。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主持人:晨棟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領讀人:劉曉村

生活之道 與 生死之意

說起地壇讀書會的緣起,不得不提到今年5月26日一起悅讀俱樂部與地壇甲和燈禪意生活空間在此地舉辦的第一次讀書會,石恢老師領讀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讓讀友們們跟隨作者優美的文筆,揮起帶淚的翅膀,在古樹與院牆環繞的空間,思考生命的意義。

地壇讀書會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題閱讀活動,我們再次捧起史鐵生留給人間的思想羽翼,以之為始,繼續啟程,“生死之意又何嘗不是生活之道,生活本就是向死而生”,石恢老師在開場發言時如是說到。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石 恢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 主任徐升國

“閱讀正在和我們的個體生命發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的關聯,我們在閱讀的瞬間將思緒神遊天外,得以超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與天地萬物對話,這是對抗現實生活的焦慮與不安的良方,也是自我生命的修行。”

徐升國老師一席發言亦將我們引向了文本開闔、筆墨氤氳之處。

你是我共讀路上的夥伴

本季“生活之道”系列讀書會在開啟之前便進行了整體規劃和會員招募,保證讀書會成員的相對穩定,同時也開放了單期報名。

在首期共讀開始之前,到場每位參與者先分別做自我介紹,來自教育、醫療、通信等各行各業的讀友們,將在未來的五個月中成為彼此一起閱讀的夥伴。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生命哲學的隱喻

“其實地壇裡的每一個角落,我都太熟了。”曾經在地壇邊居住生活過的劉曉村老師說起她對地壇的情感和認識,感慨地回憶到。

這裡作為明清兩大王朝的皇家園林,到經歷滄桑的廢園一座,本身已經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記憶,但正是這座古園啟發了偉大的作家史鐵生,讓我們今天想起地壇時,想到的是一個文化的地標,“地壇值了!”正如曉村老師在5月26日那期讀書會上所說:史鐵生就是地壇最好的代言人。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領讀人劉曉村老師正在做分享

《命若琴絃》寫於1985年,是史鐵生早期的短篇小說,此時的他已憑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兩次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小有名氣。此時的他,34歲,已經在輪椅上度過13年了。

我們很難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一個年紀輕輕便失去健康的身體所表現出來的頹喪和戾氣,所寫之處,無論草木之景、人間之事,都飽含健康的詩意,他不去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把它轉化成對命運的思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命若琴絃》雖僅有2萬餘字,但禪意深厚,寫作平實,通過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向我們闡釋了一個十分簡單又深刻的人生道理:目的是沒有的,過程才是重要的。

老瞎子繃緊琴絃,過了五十年艱苦但充滿期待的一生,然而他所期待的不過是一張白紙,但最後,他仍然選擇延續師父的謊言,把一千根琴絃升級成一千二百根,傳給了徒弟小瞎子,希望他能繼續活下去。

“今天的主題是‘虛無與拯救’,小說為我們呈現的其實是一個生命哲學的隱喻,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曉村老師說道。

兩代人的命若琴絃

在共讀文本環節,讀友們每人幾段,輪讀了小說的後半部分。這部分短短的文字中,已將老瞎子和小瞎子兩人各自的情緒轉變完全刻畫了出來。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小瞎子與蘭秀兒懵懂美好的“愛的初體驗”,到蘭秀兒外嫁,小瞎子心灰意冷、一心求死的孤涼心境,莫不如老瞎子先前所說。

老瞎子面對小瞎子情竇初開勸導無果的糾結苦悶、終於彈斷一千根琴絃的激動欣喜、期待成空枯坐客店的苦笑、掛念小瞎子而打起精神,選擇將生命繼續託給一個無法兌現的謊言。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朗讀中大家不禁動容淚下,在心中留下一串未完的省略號。

虛無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在下半場的交流和討論中,讀友們有的拋出自己的疑問,參與線上直播的讀友也通過留言參與了進來。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如果肉體生命的存在艱難而沒有尊嚴,是否還要繼續?
  • 生命的琴絃是不是非要拉緊彈響才有意義?也許有人並不在意這琴聲響與不響,又何必拉得那麼緊?
  • 若非要拉緊,要拉到多緊方為合適?
  • 既然生命如此虛無,目的已然是沒有,我們又該如何拯救?
  • 曾有10歲的孩子和我說,他怕死,面對一個稚嫩的生命,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面對這些宏大的話題和討論,領讀人劉曉村老師給出了她的看法:

“我認為虛無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如果沒有虛無,又何來對虛無的拯救。文本恰恰是在探討何為意義。人生的意義不在是否被欺騙,老瞎子的師父正是因為看透了人生才給了他這張紙條,而這恰恰是老瞎子最好的藥。藥就是牽掛。老瞎子這些年的經歷如此豐富,已經是很有意義的一生,就是靠著對光明的牽掛,當他期望落空的時候,小瞎子又成為他新的牽掛。”

跳出文本,曉村老師又為我們進行了哲學層面的引領,其實我們所面對的遠不僅止於身體的殘疾,還有精神的殘疾,不論你貧窮或富有、健康或殘疾,面對生活的苦惱與空虛,皆是一般平等。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面臨不同的困境和選擇,就像西西弗斯的石頭,但意義便在這其中生髮。

但在意義之外,史鐵生通過小說文本本身傳達給我們的豁達開闊之美,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在地壇讀書是幸福的”

在讀書會的最後一個環節,讀友們每人分享這個下午讀書和交流的感悟。

有人依舊在思索活著的過程與意義,慨嘆生命不易,活在當下;有人在思考選擇的權利與生命的韌性,怎樣去活,怎麼活得滿足和精彩;還有人回到文本,指出師爺給出的藥何曾是治眼睛的,而是治心的。

其中一位讀友的發言詩意而讓人印象深刻,她說:

“魯迅在《故鄉》中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顧城在《小巷》一詩中說:‘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史鐵生這篇文章裡的希望是那些蹦跳著的小動物、野兔、狐狸,還有很多小野獸,我想他是在告訴我們,不管人生有沒有意義,如同這些生靈一樣,都是天地間存在著的悲憫生命。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正如石恢老師在最後發言時所說:

“關於生死與人生意義的話題,在哲學上已經有了無數的討論,但平常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近哲學,今天的文本恰恰是將我們從火熱的生活中拉了出來。某種程度上說,人生確實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只認識到這裡,那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一個意義、一個活著的理由,就像文中的老瞎子一樣。

徐升國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獨特經歷後的體會:

“知道了終點,心中的石頭反倒落下了,白紙一張也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是啊,當我們從紛雜的事務中抽離,坐在一起思考讀書和生命意義的時候,這本身不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嗎?

“在地壇讀書是幸福的”,一位讀友由衷地發出感慨。

未來還有11期讀書會在這裡等待著每一個參與者的到來,你們各自的經歷和感悟就像一個個神奇的電匣子,成為我們逼仄生活的萬象。但請相信,那屬於你的生活裡也並非全然苦澀,只要打開探索生活的信心,快樂就會源源不斷地湧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匣子,抓住它,就能得到自己的快樂。”參與地壇讀書會全程策劃的趙從旻老師如是說。

結束前,讀友們又做了一次“三分鐘禪修”。期待下次還能見到你。


歡迎加入“地壇讀書會”

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題閱讀活動

用生命中5個月的時間,共讀12本生活之書

| 相約第2期 |

將在9月16日下午與大家共讀蔣勳《生活十講》,請大家繼續關注後續活動通知。

地壇讀書會採取全新的讀書會形式:每季固定主題、專家精選書目、相對固定會員,沉浸式深度閱讀、專業領讀人與會員線上線下分享相結合,共讀經典,以期形成深度交流,激發話題探討。

首季“生活之道”主題閱讀的12冊圖書,由書香中國 · 北京閱讀季首屆金牌閱讀推廣人、“一起悅讀”俱樂部創始人石恢老師精選推介,涵蓋文學、哲學、美學的不同範疇:

《命若琴絃》 作者:史鐵生(求真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生活十講》 作者:蔣勳(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

《生活的藝術》作者:林語堂(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哲學的慰藉》 作者:【英】德波頓(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悉達多》 作者:【德】赫爾曼·黑塞(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

《禪與生活》 作者:【日】鈴木大拙(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3月第一版)

《生活之道》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萬卷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

《人生十論》 作者:錢穆(九州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7月北京第一版)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作者:汪曾祺(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7年6月第一版)

《悲欣交集:弘一法師自述》 作者:弘一法師(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

《生活的準則》 作者:【美】愛默生(四川文藝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二版)


“地壇讀書會”規則最終解釋權歸甲和燈禪意生活平臺所有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地壇讀書會”聯合主辦方

一起悅讀俱樂部(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甲和燈禪意生活空間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壇公園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讀史鐵生《命若琴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