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2018年9月2日下午,一起悦读俱乐部与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合作举办的“地坛读书会”

正式启动,首季“生活之道”主题阅读活动共12期,与读友们在宁静清幽的地坛公园甲和灯禅意生活空间共品 “生活之道” 。

生活之道,首先在于美。

初秋的太阳明媚撩人,又略含燥热,院中草木葳蕤生姿,亦葆有暑热的生机。

在这一天,我们要共读的正是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本期活动由著名作家 刘晓村 领读,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晨栋 主持,与三十多位新老读友齐聚一堂。

此外,来到现场的还有主办方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 石恢 ,以及重磅嘉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读联会阅读智库主席

徐升国 ,他们与读友们一起在三分钟禅修的静抚之后,共同享受阅读的幸福和快乐。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主持人:晨栋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领读人:刘晓村

生活之道 与 生死之意

说起地坛读书会的缘起,不得不提到今年5月26日一起悦读俱乐部与地坛甲和灯禅意生活空间在此地举办的第一次读书会,石恢老师领读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让读友们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笔,挥起带泪的翅膀,在古树与院墙环绕的空间,思考生命的意义。

地坛读书会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题阅读活动,我们再次捧起史铁生留给人间的思想羽翼,以之为始,继续启程,“生死之意又何尝不是生活之道,生活本就是向死而生”,石恢老师在开场发言时如是说到。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石 恢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 主任徐升国

“阅读正在和我们的个体生命发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的关联,我们在阅读的瞬间将思绪神游天外,得以超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与天地万物对话,这是对抗现实生活的焦虑与不安的良方,也是自我生命的修行。”

徐升国老师一席发言亦将我们引向了文本开阖、笔墨氤氲之处。

你是我共读路上的伙伴

本季“生活之道”系列读书会在开启之前便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会员招募,保证读书会成员的相对稳定,同时也开放了单期报名。

在首期共读开始之前,到场每位参与者先分别做自我介绍,来自教育、医疗、通信等各行各业的读友们,将在未来的五个月中成为彼此一起阅读的伙伴。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生命哲学的隐喻

“其实地坛里的每一个角落,我都太熟了。”曾经在地坛边居住生活过的刘晓村老师说起她对地坛的情感和认识,感慨地回忆到。

这里作为明清两大王朝的皇家园林,到经历沧桑的废园一座,本身已经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但正是这座古园启发了伟大的作家史铁生,让我们今天想起地坛时,想到的是一个文化的地标,“地坛值了!”正如晓村老师在5月26日那期读书会上所说:史铁生就是地坛最好的代言人。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领读人刘晓村老师正在做分享

《命若琴弦》写于1985年,是史铁生早期的短篇小说,此时的他已凭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两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有名气。此时的他,34岁,已经在轮椅上度过13年了。

我们很难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个年纪轻轻便失去健康的身体所表现出来的颓丧和戾气,所写之处,无论草木之景、人间之事,都饱含健康的诗意,他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把它转化成对命运的思考。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虽仅有2万余字,但禅意深厚,写作平实,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向我们阐释了一个十分简单又深刻的人生道理:目的是没有的,过程才是重要的。

老瞎子绷紧琴弦,过了五十年艰苦但充满期待的一生,然而他所期待的不过是一张白纸,但最后,他仍然选择延续师父的谎言,把一千根琴弦升级成一千二百根,传给了徒弟小瞎子,希望他能继续活下去。

“今天的主题是‘虚无与拯救’,小说为我们呈现的其实是一个生命哲学的隐喻,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晓村老师说道。

两代人的命若琴弦

在共读文本环节,读友们每人几段,轮读了小说的后半部分。这部分短短的文字中,已将老瞎子和小瞎子两人各自的情绪转变完全刻画了出来。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小瞎子与兰秀儿懵懂美好的“爱的初体验”,到兰秀儿外嫁,小瞎子心灰意冷、一心求死的孤凉心境,莫不如老瞎子先前所说。

老瞎子面对小瞎子情窦初开劝导无果的纠结苦闷、终于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激动欣喜、期待成空枯坐客店的苦笑、挂念小瞎子而打起精神,选择将生命继续托给一个无法兑现的谎言。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朗读中大家不禁动容泪下,在心中留下一串未完的省略号。

虚无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在下半场的交流和讨论中,读友们有的抛出自己的疑问,参与线上直播的读友也通过留言参与了进来。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肉体生命的存在艰难而没有尊严,是否还要继续?
  • 生命的琴弦是不是非要拉紧弹响才有意义?也许有人并不在意这琴声响与不响,又何必拉得那么紧?
  • 若非要拉紧,要拉到多紧方为合适?
  • 既然生命如此虚无,目的已然是没有,我们又该如何拯救?
  • 曾有10岁的孩子和我说,他怕死,面对一个稚嫩的生命,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面对这些宏大的话题和讨论,领读人刘晓村老师给出了她的看法:

“我认为虚无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虚无,又何来对虚无的拯救。文本恰恰是在探讨何为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在是否被欺骗,老瞎子的师父正是因为看透了人生才给了他这张纸条,而这恰恰是老瞎子最好的药。药就是牵挂。老瞎子这些年的经历如此丰富,已经是很有意义的一生,就是靠着对光明的牵挂,当他期望落空的时候,小瞎子又成为他新的牵挂。”

跳出文本,晓村老师又为我们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引领,其实我们所面对的远不仅止于身体的残疾,还有精神的残疾,不论你贫穷或富有、健康或残疾,面对生活的苦恼与空虚,皆是一般平等。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和选择,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但意义便在这其中生发。

但在意义之外,史铁生通过小说文本本身传达给我们的豁达开阔之美,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在地坛读书是幸福的”

在读书会的最后一个环节,读友们每人分享这个下午读书和交流的感悟。

有人依旧在思索活着的过程与意义,慨叹生命不易,活在当下;有人在思考选择的权利与生命的韧性,怎样去活,怎么活得满足和精彩;还有人回到文本,指出师爷给出的药何曾是治眼睛的,而是治心的。

其中一位读友的发言诗意而让人印象深刻,她说:

“鲁迅在《故乡》中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顾城在《小巷》一诗中说:‘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史铁生这篇文章里的希望是那些蹦跳着的小动物、野兔、狐狸,还有很多小野兽,我想他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人生有没有意义,如同这些生灵一样,都是天地间存在着的悲悯生命。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正如石恢老师在最后发言时所说:

“关于生死与人生意义的话题,在哲学上已经有了无数的讨论,但平常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近哲学,今天的文本恰恰是将我们从火热的生活中拉了出来。某种程度上说,人生确实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只认识到这里,那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一个意义、一个活着的理由,就像文中的老瞎子一样。

徐升国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独特经历后的体会:

“知道了终点,心中的石头反倒落下了,白纸一张也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是啊,当我们从纷杂的事务中抽离,坐在一起思考读书和生命意义的时候,这本身不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

“在地坛读书是幸福的”,一位读友由衷地发出感慨。

未来还有11期读书会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到来,你们各自的经历和感悟就像一个个神奇的电匣子,成为我们逼仄生活的万象。但请相信,那属于你的生活里也并非全然苦涩,只要打开探索生活的信心,快乐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匣子,抓住它,就能得到自己的快乐。”参与地坛读书会全程策划的赵从旻老师如是说。

结束前,读友们又做了一次“三分钟禅修”。期待下次还能见到你。


欢迎加入“地坛读书会”

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用生命中5个月的时间,共读12本生活之书

| 相约第2期 |

将在9月16日下午与大家共读蒋勋《生活十讲》,请大家继续关注后续活动通知。

地坛读书会采取全新的读书会形式:每季固定主题、专家精选书目、相对固定会员,沉浸式深度阅读、专业领读人与会员线上线下分享相结合,共读经典,以期形成深度交流,激发话题探讨。

首季“生活之道”主题阅读的12册图书,由书香中国 · 北京阅读季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石恢老师精选推介,涵盖文学、哲学、美学的不同范畴:

《命若琴弦》 作者:史铁生(求真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生活十讲》 作者:蒋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

《生活的艺术》作者:林语堂(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哲学的慰藉》 作者:【英】德波顿(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悉达多》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

《禅与生活》 作者:【日】铃木大拙(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3月第一版)

《生活之道》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万卷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

《人生十论》 作者:钱穆(九州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7月北京第一版)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作者:汪曾祺(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6月第一版)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自述》 作者:弘一法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

《生活的准则》 作者:【美】爱默生(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二版)


“地坛读书会”规则最终解释权归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所有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地坛读书会”联合主办方

一起悦读俱乐部( ID:readtogether)

快乐阅读 | 共同阅读 | 分享阅读

甲和灯禅意生活空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公园

享文本之美,走生命之途——共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