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羣 未來世界第一灣

CBRE世邦魏理仕今日發佈《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研究報告,指出受益於政策支持及基建配套,大灣區有潛力成為未來全球最大灣區經濟體。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粵港澳大灣區是包括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肇慶和江門九市,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其經濟效益超過國內兩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和長三角。未來在區內城市互惠共融下,大灣區有望實現與全球三大灣區東京、紐約和舊金山並駕齊驅。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CBRE香港、華南及臺灣研究部主管陳錦平表示:“大灣區先天條件優厚,有香港和深圳兩大金融平臺,並擁有位列世界前茅的海空港群。受益於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再加上未來幾項大型基建的落成加快了人才、資金、進出口貨物流動、產業增值及吸引企業進駐的步伐,這些將為房地產市場帶來無限商機。”

大灣區經濟的三個區域發展層面

一、受政策帶動,繼續擔當領頭羊角色 - 港、澳、廣、深

香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和融資中心,擁有全球市值排名第七的香港交易所。

深圳:科技業在國內甚至全球都有雄厚基礎,未來將聯同香港打造成極具競爭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廣州:地理位置優勢明顯,是大灣區的交通樞紐及人才培養基地。

澳門:發達的博彩業,聯同珠海橫琴發展綜合旅遊業。

二、受惠於廣深外溢效應,位列灣區經濟第二梯隊 - 東莞、佛山

東莞佛山已逐步向先進製造業以及高科技製造業轉型。隨著廣州和深圳的地價、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漲,東莞、佛山有望承接廣州和深圳的產業外移。

三、大型基建帶動產業過江 - 珠江口西岸城市

珠海:受惠於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將可與香港和澳門的旅遊業並肩發展,把大灣區打造成大中華區內最具活力、集觀光購物、博彩娛樂、主題公園以及會議展覽的旅遊樞紐。

中山:位於大灣區中心位置,也是深中通道和深湛鐵路等設施在西岸的落腳點。深中通道通車後,中山至深圳僅需半小時。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大灣區商業地產市場投資機遇

CBRE大灣區及香港區域董事總經理郭富禮表示:“大灣區代表著一個發展迅速的世界級經濟樞紐,為各行各業帶來無限商機。在投資大灣區的策略方面,我們建議應著眼兩個層面:在城市層面,選取(一)具有政策優勢的重點發展城市;(二)因基建落成大大縮減交通時間的區域;(三)產業升級顯著以及人才流入最多、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另外在地產物業層面,隨著第三產業比重逐步提高,優質寫字樓的需求將被帶動,因此這類物業前景亮麗。此外新基建有助物流配送,帶來更大的倉儲需求。長遠來看,人口增長及新旅遊樞紐的形成亦會為零售市場帶來支持。”

寫字樓市場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優質寫字樓市場最具潛力。廣州、深圳和香港將繼續成為灣區寫字樓的聚集地,目前三地寫字樓空置率均維持在5%到10%左右。未來,隨著新興商務區內新增供應陸續入市,將誘發企業搬遷和升級,預計佔用率和租金將持續攀升。

受惠於廣深外溢效應,部分服務業和科技產業已經開始遷移後勤或硏發部門至東莞和佛山。目前東莞和佛山的寫字樓售價約為廣州珠江新城和深圳福田的四分之一左右,租金回報超過5.5%。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物流市場

大灣區是全國重要的電子商貿和進出口主要樞紐港區之一。但東岸城市租金水平遠高於西岸城市。隨著跨江通道的增多,注重成本的物流商或會將其物流配送中心遷往西岸城市。緊鄰主要跨市高速公路和海空港口的物流園,是值得關注的投資物業類型。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 未來世界第一灣

零售及休閒產業

香港、澳門和珠海將形成一個旅遊金三角,對綜合渡假酒店、購物中心和會議展覽設施需求強勁。未來,廣州番禺、惠州博羅和龍門、江門開平、台山和肇慶等地也會開發文化觀光旅遊資源,有利於發展酒店及旅遊相關項目。

大灣區目前的定位

目前大灣區第三產業佔比超過60%,雖然高於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但相比世界三大灣仍顯不足。部分大灣區城市如中山、惠州、江門和肇慶等仍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大灣區轉型為高附加值產業方向明確,未來人均GDP會顯著提升。

從房地產投資角度看,大灣區未來升值潛力巨大,有望超越其他發展相對成熟的中國主要經濟帶。

為了更好地把握大灣區帶來的機遇,CBRE已設立大灣區為全新業務區域。在大灣區城市群中,CBRE目前在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地營運並設有辦公室,其他城市則以業務據點形式營運。通過建立全新業務區域,CBRE旨在為客戶締造優勢,進一步拓展房地產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