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北京时间10月1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公布正式拉开序幕,首先揭晓的是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70岁的美国教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与76岁的日本教授庶佑(Tasuku Honjo ,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的贡献”。

同时,他们将获得 900 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人民币 695 万元)。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abc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听起来很复杂,那我们就首先用通俗易通的语言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原理。

当人体细胞癌变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向他们发起大规模攻击。

可是为什么当人有了癌细胞后,免疫系统不把癌细胞都消灭干净呢?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cbs


人们后来发现,这是因为免疫系统被某种“绳索”拴住了,例如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CTLA 4”和“PD-1蛋白”,它们就起到了抑制免疫活动的作用。这些“绳索”确保在没有癌细胞的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不会胡乱对正常的细胞攻击,所以它们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但当人体有癌细胞时,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松开这些“绳索”,使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全力攻击癌细胞,那么许多癌症的治愈率将会大大升高!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AZ Immuno-Oncology


19世纪末,美国骨科医生William B. Coley意外的发现手术后感染酿脓链球菌病人的癌症出现了缓解,第一次打开了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大门,他也被称作“肿瘤免疫疗法之父”

如何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消灭癌细胞的主要免疫武器”,来对抗癌症,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James Allison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免疫系统(只要是T细胞)和癌症的相互作用,特别是T细胞在癌症情况下的状态,癌细胞似乎通过一种“绳索”作用,抑制着免疫细胞“T细胞”发挥作用。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新浪微博

1996年,Jim Allison博士在小鼠实验中首次发现,CTLA 4扮演的就是“绳索”的角色,抑制CTLA 4能够激活免疫细胞“T细胞”,使它持续对癌细胞进行攻击。

在随后的人体研究中,CTLA-4抗体表现出色,成功抑制了CTLA 4的生成,为癌症患者带去了希望,这是免疫疗法的一次胜利。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cpr

尽管Jim Allison不是第一个提出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人,但是Jim确实是将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并应用于CTLA 4的实践中,也为后续的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说到CTLA 4,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刹车”分子——PD 1。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发现了另外一宗位于T细胞上的重要免疫抑制受体分子PD 1,2013 年依此开创了“癌症免疫疗法”。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Reaction

然而,真正将PD 1和免疫联系起来的,还是要归功于耶鲁大学著名的华人科学陈列平教授。

他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分子PD L1会通过和PD 1相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激活从而发挥作用,这对于后面使用PD 1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网易科技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后,有很多媒体和学者质表示了质疑:为什么在该领域作出同样杰出贡献的华人免疫学家陈列平,却被遗漏了?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陈列平出生于1957年,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科学的土壤可谓一片贫瘠。

虽然举步维艰,但陈列平一直抱有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直坚持自学的他,立即从插队的农村考进了福建医科大学,后来陈列平回忆说:“从小一直想当个数学老师,对于高考考入医学院,纯属是一个意外”。

而就是这个意外,成就了一位“医学界的天才”。

大学毕业之后, 陈列平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医生并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免疫学。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第一财经

1986 年他来美国攻读实验病理学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结业后在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从事基础和肿瘤免疫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工作。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medicineatyale

陈教授在2017年《知识分子》的专访中介绍道:

1997年,他的科学道路迎来了一个重大分叉口:百时美施贵宝当时关闭了公司整个“肿瘤免疫治疗”研发部门,如果他选择留下,必须放弃原先的研究,从事当时风靡一时的“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

陈列平没有跟风研究当时最热的项目,毅然离开了公司,到梅奥医疗中心(Mayo Clinic)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继续之前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之后又搬到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继续研究。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Mayo Clinic News Network

后来陈教授解释说:“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不要老想进入主流科学,因为一旦成为主流科学家’,那说明你的创新能力可有问题了。”

最终,陈列平的坚持也迎来了回报,实验室揭示了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抑制免疫反应的主要机制并鉴定了关键分子,从而为抗 PD-1/PD-L1 药物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也就是2014年,PD-1抗体(Opdivo & Keytruda)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PD-1/PD-L1药物开始大放异彩。在接下来不到 3 年的时间里,FDA 已批准了5个PD-1/PD-L1抗体药物。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陈列平与Jim Allison

(图源:网易科技)

同年,陈列平获得了全球免疫学界最高奖项——威廉·科利奖,其研究成果于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当年最为重要的科学突破 。

2015年,陈列平荣获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终生成就奖。

陈列平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可谓大获成功。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陈列平说:“医学研究这条路,比大家想象的还要艰难。”

据《知识分子》专访介绍,不论在国内国外,他都曾屡遭碰壁。

在美国,据FDA规定,新疗法只能在接受了标准疗法无效的肿瘤患者身上试验,所以研究PD-1抗体的难度也将加倍。临床试验方面,公司和医院之间因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产生了纠纷,双方一僵持就是2年,这使科研研发始终停滞不前,最终是陈列平努力从中调节,彼此让步,才让项目进度得以前进。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图源:领星生物科技

在国内,陈列平拿着多年在国外研究的成果,满心期待的回国交流时,却被国内的同行浇了一头冷水。当时很多国内学者并没有听闻过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关心这种“冷门”的研究。

有学者甚至认为这项研究“样本数量太少”,“纵然结果不错,但是范围太小”,“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原本打算在国内尝试开展类似的研究的陈列平,面对国内学术界的冷淡,和申请经费方面的捉襟见肘,选择了放弃。

中国从那时起,在肿瘤免疫治疗的领域,丢失了一次领先世界的机会。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陈列平平时总是平易待人,温文尔雅,稳重踏实,但在科研方面,他却从骨子里就是个狂热于创新的“开拓者”。

把当年的冷门研究,带到了现在的“诺贝尔大热”,而到现在,在满载荣誉后,他又选择回归平静,到耶鲁大学继续从事免疫学的研究。

不盲从,不随众,秉持自己的内心。


一位中国人和诺贝尔医学奖,活生生地错过,怎能不叫人痛心?


最近,陈博士又发现了多种细胞表面共刺激、共抑制分子调控与免疫相关的通路,并揭示了这些通路的功能及其对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排斥的作用。

同时他也非常关心国内的科研发展状况,盼望能有一天能将研究的成果带回国内分享。

这一位60多岁的老人,还仍然坚守在医疗一线,为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实验室里朝夕不倦。

无论他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他都是人类的英雄,他都应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尊重。

虽然这次没有获奖,但我们也要跟你说一声:

陈列平,你是华人英雄,好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