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股災,徹底擊倒了大清首富

大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杭州阜康錢莊按慣例,招收了一個19歲的年輕人當學徒。那時的阜康錢莊遠沒有後來有名,還只是一個資金只有五千兩,做點老百姓存錢借貸這樣小本生意的小錢莊。而阜康錢莊後來的輝煌,與這個年輕人有著密切地聯繫,這個年輕人叫胡光墉,因為表字雪巖,後人又常稱他為胡雪巖。

年輕的胡雪巖幹活很機靈,逐漸得到錢莊於老闆的賞識和喜愛。而又因為於老闆沒有兒子,在於老闆彌留之際,就把阜康錢莊交給了胡光墉打理。這個五千兩資金的小錢莊,就成為了胡雪巖的第一桶金。

那時的大清國,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家,商業、貿易並不發達,所以,像晉商的錢莊那樣,擁有幾百乃至幾千萬兩銀子的資金,不跟官場合作是不可能的。因為官府徵收、上繳錢糧稅款的事務,一般都交給錢莊打理,而這數額龐大的錢款,自然成為大清國金融業最大的蛋糕了。

所以,錢莊要想做大,就得拿下官府的生意,這就需要在官場上投資。那些資金雄厚的錢莊自然會和朝廷大員、封疆大吏談笑風生。而小型錢莊資金有限,要想在官府的生意上有所作為,就需要在官場上投資那些尚未被提拔的黑馬,放長線,釣大魚。

一場突如其來的股災,徹底擊倒了大清首富

根據野史筆記記載,王有齡花錢捐了個官,但只是個後補虛職,是胡雪巖給了王有齡500兩銀子,讓王有齡補了個實缺。誰能想到王有齡從此就官運亨通起來。1851年,王有齡任湖州知府,幾年後又改任杭州知府,最終升為浙江巡撫。

而跟隨王有齡仕途的腳步,胡雪巖先是拿下打理湖州公庫的業務,又在湖州做生絲生意;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後,不僅將浙江的錢糧財稅交給阜康錢莊打理,連軍費辦理、採購軍火這樣的大事,也全交給了胡雪巖。胡雪巖的財富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還借購買軍火之際,與洋人洋行建立了密切的私人關係。

1861年底,太平軍攻陷杭州,王有齡自殺。表面看胡雪巖失去了靠山,但因為浙江財政軍費大事已全掌握在胡雪巖手中,新上任的浙江巡撫左宗棠不得不倚重胡雪巖,兩人很快建立了一種超乎尋常的關係。到1864年,清廷剿滅太平天國時,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在浙江全省開了二十多家分號,資金兩千多萬兩白銀,胡雪巖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富豪了。

從1851年王有齡任湖州知府、胡雪巖開始發跡,到成為大清國著名的富豪,胡雪巖僅僅用了十三年時間。利用官場的權力,可以收割超額紅利,實現暴富,但將命運與官場捆綁在一起,卻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畢竟大清國是人治社會,官場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受牽連的概率實在是太大了。

只是,在官商的這條路上,胡雪巖走得太順風順水,風險也早被他拋諸腦後。很快,他就利用官場,又做了一筆大生意,而正是這筆生意,成就了他大清首富的美名,也為他此後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一場突如其來的股災,徹底擊倒了大清首富

1875年,左宗棠被朝廷任命為欽差大臣在西北用兵。打仗就需要錢,左宗棠於是委託胡雪巖向外國銀行借款,來籌措軍費。而胡雪巖憑藉他與英國匯豐銀行多年的關係,以三省海關稅收為擔保,先後數次向匯豐銀行共借到一千五多萬兩銀子。這解決了左宗棠的軍費之急,也使胡雪巖博得了愛國的名聲。1881年,因協助左宗棠平亂有功,胡雪巖被朝廷授予二品頂戴,總辦四省公庫,無論是聲望還是財富,胡雪巖都達到了頂峰。

所謂盛極必衰,胡雪巖利用權力斂財的門道很快就被人發現。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在研究了匯豐銀行的合同後才發現,胡雪巖與匯豐銀行的合同,年息是八分。但胡雪巖給清廷上報的卻是十五分。也就是說,胡雪巖空手套白狼,這多餘的七分年息,被胡雪巖當做回扣吃掉了,僅此一項,胡雪巖就賺了幾百萬兩銀子,曾紀澤因此大罵胡雪巖是漢奸。

左宗棠在這筆借款中是否撈到了好處,現在已不得而知,但在左宗棠的政敵李鴻章看來,胡雪巖完全就是左宗棠斂財的工具,所以,胡雪巖從此被人盯上了。

不管怎麼樣,藉助借款一事,再加上總辦四省公庫,胡雪巖又大賺了一筆,已被人譽為大清首富了。而資金的雄厚,讓胡雪巖決定再幹一票大生意。1882年,趁生絲價格跌入谷底,胡雪巖重操生絲舊業,先是斥巨資收購生絲,然後囤貨不售。胡雪巖的計劃是囤貨一年後,待市場供不應求,生絲價格拉到高點後再出貨,從而獲取超額利潤。

一場突如其來的股災,徹底擊倒了大清首富

胡雪巖故居

這個算盤打得不錯。但人算不如天算,1883年9月,大清上海股市暴跌,龍頭股輪船招商局從300兩一路跌到了34兩,暴跌的慘烈可見一斑。胡雪巖並不炒股,但股災已經造成了系統性金融危機,他又豈能獨善其身?

很快,胡雪巖就發現阜康錢莊的貸款包括同業拆借出去的錢,越來越難收回,因為這些錢最終都流向了股市,已經被套牢。再加上生絲佔款太多,阜康錢莊的基本流動性居然越來越緊張,資金鍊幾乎已經斷掉。

趁你病,要你命。李鴻章的親信盛宣懷,對胡雪巖的一切,已瞭如指掌,在他一手策劃下,市面上關於阜康錢莊沒錢了的傳言越來越多,先是洋行來催款,接著胡雪巖最擔心的事發生了:阜康所有的分號都發生了擠兌風潮。

至此,阜康錢莊資金鍊斷掉的問題,終於大白於天下,受此打擊,1883年12月1日阜康錢莊在全國所有的分號宣佈歇業。由於很多公款和官員的錢財都存在阜康,朝廷豈能饒過,革職不說,還查抄了胡雪巖所有的家產,來衝抵其虧損的公款。從大清首富,到一無所有,僅僅就用了幾個月時間。一年後,胡雪巖去世,一代傳奇商人就此謝幕,而這段商界往事,也就此永遠警醒著後人。(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