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閩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崎嶇,一條秘密交通線穿過永定山區,在這條交通線上有著一個重要的交通站——伯公凹,數百年來,伯公凹裡的油燈總能灼灼燃燒,從不熄滅的油燈背後是閩西兒女投身革命的無畏精神。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圖片來源/閩西日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了便於上海黨中央與中央蘇區的溝通聯繫,打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的反革命"圍剿"及嚴密的經濟封鎖,黨中央決定開闢一條從上海出發,經香港、汕頭、大埔,而後進入閩西永定、上杭、長汀,最後到達紅都瑞金的秘密交通線。這條秘密交通線因連接了黨中央和中央蘇區,又被譽為"中央紅色交通線"。伯公凹因地處福建廣東交界,成為這條交通線上一個重要的交通站,也是中央紅色交通線入閩第一站,戰略地位重要,經常擔負著護送中央和地方幹部出入境和運輸軍需、民用物資等繁重而又艱鉅的任務。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圖片來源/閩西新聞網

小山村裡的家庭式紅色交通站

伯公凹分凹上、凹下兩個自然村,凹上姓曾,凹下姓鄒,兩村相距僅數百米。當年居住在伯公凹裡的村民不到30人,為了紅色交通線的暢通安全,鄒氏整個家族都參加了交通線的守護,獻出了10多位年輕生命,其中7人被認定為革命烈士,留下了"伯公凹七烈士"悲壯的紅色傳奇。敵人為了恐嚇群眾,縱火燒燬了他們的家園。現在,我們還可以在每一面殘存的土牆上清晰看到當年大火焚燒留下焦黑的痕跡。敵人還瘋狂逮捕、殘忍殺害交通員及其家屬。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圖片來源/閩西日報

1930年春,受紅四軍前委書記毛澤東和福建省委的委派,中共閩西特委委員、軍委書記盧肇西與廣東省委的重要交通員李沛群抵達上海,與黨中央交通部門商定分別在香港、閩西建立交通大站問題。1930年秋,盧肇西從上海回來後,按照周恩來指示,在永定金沙古木督成立閩西工農通訊社,在各縣設立分支機構。當時伯公凹隸屬廣東大埔的埔五區,為配合接應大埔青溪站的工作,原大埔地下黨委負責人之一、組織參與埔北暴動的伯公凹人鄒作仁,配合大埔站站長盧偉良,回到廣東進入福建要衝伯公凹,在渺無人煙的伯公凹小山村裡組建家族式交通小站,以接應青溪交通站。

在鄒作仁的動員介紹下,鄒端仁及其他鄒家兄弟鄒春仁、鄒佛仁、鄒昌仁、鄒啟龍、鄒晉發等都成了伯公凹的地下交通員,幫助蘇區籌備軍需、傳遞信息、護送幹部等,留下了"伯公凹七烈士"悲壯的紅色傳奇。

神秘客人和"三塊銀元"

1931年底,周恩來從上海到中央蘇區任職,他一路化裝成講法語的牧師、裝成啞巴的商人前往瑞金。一天傍晚,在大埔多寶坑吃過晚餐後,在青溪地下交通員"小廣東"等的護送下,穿著粗布衣、身帶紙傘、手提草藤箱來到伯公凹交通站。鄒端仁、鄒作仁兄弟發現來人一路歷盡艱險、翻山越嶺,腳上起了水泡,便安排其住宿,端來熱水給客人洗澡、泡腳。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圖片來源/永定新聞網 劉永良

據當時伯公凹交通員丘輝如回憶,客人在洗澡時取出一張小草紙遞給他,上面沒有字。"小廣東"說:"見水分詳,看後烤乾歸還。"草紙放入水盆後一看,上面寫著:"上香汕,少山行區。"意為:上海、香港、汕頭等交通站,少山(周恩來化名)的行程是前往中央蘇區。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圖片來源/永定新聞網 劉永良

這顯然是一位"特殊客人",鄒端仁、鄒作仁兄弟殺了頭母鴨,燉湯款待。第二天臨走時,客人(少山)掏出三塊銀元對鄒端仁妻子賴三妹說:"人來人往接待那麼多人,這三塊銀元給你們貼補家用……"事後,賴三妹才知道"少山"就是周恩來,把這三塊銀元一直保存著,四代相傳,2018年1月16日,烈士後代鄒勉賢、鄒廣敦父子倆將"傳家寶"——周恩來當年經過伯公凹交通站時贈送給交通員補貼家用的三塊銀元無償捐贈給永定區博物館。

舍小家為大家 青山有幸埋忠骨

為了籌集軍需物資,鄒端仁發動六個嫁到廣東不同地方的妹妹及其小孩一點一點購買收集食鹽,自己也和其他交通員一起化裝成老闆分散購買軍需鹽,但在返程途經廣東大埔黨坪村時,因被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民團長張贊庭抓到大埔和埔北中學等地關押。但他面對酷刑毫不畏懼、寧死不屈。隨後,民團當著十里八村老百姓的面,將鄒端仁吊在樹上拷打、審訊。無果後,民團將其槍決並用煤油燒屍。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圖片來源/閩西日報

鄒作仁是大埔地下黨的負責人之一。他隨時都準備犧牲,為了不拖累妻子,將未生子的妻子'賣'掉。妻子知道丈夫的用意後,還與後任丈夫一起資助鄒作仁的地下工作。後來,鄒作仁在護送軍需時犧牲在三河壩,到犧牲時都沒有後代。

鄒佛仁,紅色交通線護送隊員,因叛徒出賣被民團抓獲,,在黨坪村口遭到國民黨砍頭示眾的慘烈犧牲。

鄒昌仁,紅色交通線護送隊員,因叛徒出賣,在大埔黨坪村被國民黨綁在橋頭的柱子上開膛挖心壯烈犧牲。

鄒春仁,紅色交通線護送隊員,在護送幹部時被叛徒出賣,為引開敵人,保護蘇區幹部的安全脫險,他遭敵"圍剿"而犧牲。

鄒啟龍、鄒晉發也因是紅色交通線上的護送員也先後被國民黨殺害。

紅色交通線上的交通員們,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頑強勇敢地與敵鬥爭,不但要有超人的膽略和智能,而且要有崇高的獻身精神。他們安全護送了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及共產國際顧問200餘人和一大批電訊技術人員、文藝工作者安全進入中央蘇區。而且還安全運送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及蘇區建設、民生等急需物資。如藥物、布匹、食鹽、電訊設備、等急需物資300多噸,為中央蘇區軍民粉碎國民黨軍的"圍剿"和第五次反"圍剿"後中央主力紅軍安全轉移進行長征,都作出了重大的犧牲和傑出的貢獻。

永不熄滅的油燈:伯公凹“七烈士”和三塊銀元

青山有幸埋忠骨,綠水長流也肅然。如今寂靜安寧的伯公凹上,沉睡著革命烈士的英靈。伯公是客家人的守護神,保護客家人一方平安。在伯公凹犧牲的閩西兒女是革命精神的守護者,他們的犧牲向我們傳遞著紅色基因,流淌著永恆的不朽。

內容整理自: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閩西紅色故事100篇》、閩西日報、閩西新聞網、龍巖電視臺、永定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