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疆域有多大,爲什麼能封出那麼多諸侯?

羽評郡主


周王室加上分封的諸侯國,其領土面積約為340萬平方公里,但是周王室直管的領土面積不及十分之一,戰國時代的周王室僅有洛陽及周邊百里土地。

周王室分封諸侯只有兩個目的,一是拱衛王畿,二是開疆拓土;任何一個諸侯國新開闢的領土,在名義上都屬於周朝。

一、一縣一諸侯,興亡在人為

周朝建立後採用“興滅國、繼絕世”的王道方式治國,除了夏商兩代分封的諸侯國外,周朝又分封了七十多個新諸侯國。根據諸侯國的屬性,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一、姬姓諸侯,這些諸侯都是周朝宗室子弟,比如魯國(周公旦長子)、蔡國(周武王弟弟叔度)、晉國(周成王弟弟叔虞)、燕國(周文王兒子姬召)、鄭國(周厲王少子)、曹國(周文王兒子姬振鐸)、衛國(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其二、功臣諸侯,這些諸侯都是異姓諸侯,但是為周王室立有大功,比如齊國(姜子牙)、秦國(秦救周始為諸侯)、楚國(派數百人助武王滅紂);其三、聖人後代,這類諸侯都是聖人之後或者前朝之後,比如宋國(殷商後裔)、陳國(舜帝后裔)、越國(夏朝後裔)。

最開始分封的諸侯國的面積都不大,根據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土地,最高的公爵諸侯國封地只有百里,伯爵七十里,子爵五十里。比如楚國被封在丹陽,領土只有五十里,為子爵,號為楚子。因此天下八百諸侯,每個諸侯國50裡~100裡領土,也就是說現在的一個縣就相當於當時一個諸侯國。後來各個諸侯國相互兼併,又在抵抗四夷入侵的戰爭中開疆拓土,於是有了楚國五千裡,秦國三千里、齊國兩千裡這樣的大國;很多小國都被大國滅了,到戰國初期,天下八百諸侯只剩下三十多個了,其中以戰國七雄為最大。

二、秦國的擴張史

秦人最開始只是周王室的一個養馬部族,領地二十里,是周王室的附庸。後來在鎬京勤王之戰中,秦人全族成軍東進抗戎勤王,擊敗戎人後又千里護送周平王去洛陽。因秦人對周王室有再造之恩,故周平王冊封秦人首領為諸侯,爵位為伯爵,領地為被戎人佔領的關中故地八百里。

秦國立國後,經過數代人的浴血奮戰,終於收復了關中大地,將戎人趕回隴西草原。秦穆公時代,秦國強盛無比,東平晉亂,西霸戎狄,滅國十二,拓地千里,成為春秋霸主,周天子冊封秦國為公爵。秦穆公幫助晉惠公上位,取得晉國河西之地;秦哀公助楚復國,取得商淤之地。商鞅變法後,秦國以統一天下為已任,不斷的蠶食三晉與楚國,嬴駟即位後宣佈秦國由公國變為王國。

嬴政奮六世之餘烈,統一華夏,成為第一位皇帝。秦國的擴張史就是周朝分封諸侯國的興衰史!


大秦鐵鷹劍士


周朝時,除了在王畿地區興建有一些軍事性質的堡壘要塞或者城鎮宮室,在王朝邊遠地區,大多都只是一些殖民據點,作為王朝的統治勢力的存在象徵。所以,當時雖然有國家概念,卻是有疆無界。在商王朝的內服、外服的基礎上,周王朝發展出了分封制和宗法制,按照荀子的說法,周天子一共封出去71個諸侯,姬姓諸侯凡有53個。

(當時的文明世界)

武王伐紂雖然籌備時間很長,但是真正的作戰也就只有一個上午。類似於後世的北宋王朝,商王朝實際上也是休克死亡的。攻佔了朝哥後,周武王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式,而且對商王朝的遺民保持相當的善意,一再聲稱自己討伐的只有獨夫民賊的紂王,並且派人把關在監獄裡的微子和箕子都給放出來,任命他們做官。周武王的做法,是一種向商王朝遺民示好的舉動。因為紂王雖然自焚而死,但是商王朝的基本實力尚在,周王朝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在一個上午就完全毀滅商王朝的統治機器。

這能夠說明兩點現實的原因:其一,由於商王朝滅亡的突然,原來臣服商王朝的地區,仍然還在尊奉商王朝的號令;其二,周王朝的勢力只分佈於商王朝的王畿附近,即現在的河南北部一帶。對於商王朝極有可能的軍事反撲,周武王不得不屈尊降貴,極力拉攏商王朝的上層政治人物,展現出親善的一面。

(武王伐紂)

就如滿清入關打著為明王朝復仇的旗號,周武王滅商也是打著弔民伐罪的正義大旗。由於紂王的倒行逆施、窮兵黷武,這讓商人也認為紂王遭逢橫禍也是咎由自取,因此採取了坐視的態度。然而,即使武王回到了關中,周朝的大軍依然穩穩地佔住了殷地,並沒有讓商人復國。周王朝穩定了局勢後,又將商朝遺民一分為三,以分化瓦解他們的反抗實力。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在經過細緻的思量後,實施了分封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於齊、召公奭於燕等,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於朝歌,又封叔鮮、叔度、叔處為“三監”,以監視武庚的行動。前1043年,周武王歿,子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周公旦輔政,公元前1041年。三監(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看不慣周公旦輔政,而管叔鮮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歲小卻執掌輔政大權,於是聯合武庚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於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亂,武庚及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霍叔處被廢為庶民。周公旦感到中原難以掌控,在伊、洛二水一帶建設新的都邑,取周道始成之意,定名東都成周洛邑。

周公東征,才在根本上摧毀了商人復國的軍事力量,在本質上是一次再征服。周公通過艱難的三年轉戰,深刻地認識到封建親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於是在平亂成功後就在武王分封的基礎上,再次大規模分封諸侯。

(周公東征討伐武庚)

由於周公東征的時間很長,前後蔓延3年,因此可以理解為周公的軍事行動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震懾了原來的“不服周”的勢力。這次的分封範圍更廣,一直到了江漢平原和原來紂王沒有攻打下來的東夷境內,都成為了周王朝的分封範圍。也即是說,當時的文明世界,都已經在周王朝的分封範圍之內。而且,此時的周人還有很強的進取心,對於文明世界的邊緣地帶,出於屏衛宗周和成周的目的,也分封出大量的諸侯國。不過,此時的諸侯國,周天子可還沒有打下來。周天子能夠給的,只有一個合法佔有土地的證明和一支少則數百,多則上千人的武裝。諸侯們依靠著這些就要走馬上任了。諸侯們的任務有兩個:其一,佔領所分封的地區;其二,教化當地的民眾。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當時的周天子直轄的疆域只有宗周和成周,即關中平原和中原一帶,其他地區都被各地的野人部落佔據。諸侯們就國也不是和風細雨,只要一出示周天子頒發的文書,就能夠獲得當地民眾的臣服——這些諸侯也需要進行另一次的再征服。好在當時的天下就只有周天子一家掛牌成立的中央政府,所謂萬人效死,橫行天下。所以,諸侯們的再征服軍事行為進行的還算順利。比如,姜太公在齊國,就擊敗了當地眾多的萊夷;江漢一帶的諸侯則擊敗了淮夷等等。

(春秋時各國疆域還是城市據點)

這些諸侯國站穩了腳跟也不能說他們就立刻就圈到了大量的土地,他們所能控制的只有他們的殖民據點附近的一小塊土地。周人居住在城市裡,多數只有數千人的規模,而城市周圍則是數萬人的野人部落。幾百年時間過去,隨著文化的融合日漸加深,這些夷人也加入了周人的群落,而諸侯們的子嗣也開始在其他地方興建據點,繼續擴大領地。族長們在根據宗法制度來穩固地掌控著越來越大的土地。這種制度被周天子認可,這種權力由中央勢力進行保障。

直到春秋時,各個諸侯國能夠穩固掌控的疆域還只是一個一個分散的據點,因此也形成了數量眾多的飛地。所以春秋時爭霸戰爭,多數都是君主個人作為族長進行的話語權的爭奪戰。到了戰國時,由於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民們分到了土地,併成為納稅的單位,由此才形成了連貫的疆域。

(戰國時土地改革國土連成城一片)

所以,周王朝分封時的疆域沒有多大,只有關中和中原一帶。他們之所以選擇分封,正是希望調動族人開拓的積極性,讓他們利用中央的權勢,快速向周邊擴展勢力。歷史證明,這種措施是極為有效的,周王朝在短時間內就將統治的觸手遍佈了大河南北、長江上下。


而知而行


周朝的疆域有多大,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沒人知道具體答案,因為考古發掘一次又一次在顛覆人們對周王朝的認知。

之前,關於周文化的影響範圍,史學界一直有一種觀點是“北不過隴山”,也就是說,在隴山以北的寧夏固原等地,就不屬於西周的影響範圍了。

但是在2017年,寧夏固原彭陽姚河源西周遺址的發掘,打破了周文化北不過隴山的這一論斷。



在姚河源遺址,考古學者們發現墓葬50餘座,其中以發掘出一座王級大墓,並出土眾多青銅車馬陪葬品,其整體風格與中原周文化差別不大。

其中出土的青銅馬車為四駕,按照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來看,天子駕六,而四駕則屬於諸侯王級。

根據考古學者的推斷,整體來看,該遺址的級別很高,而這座屬於西周早期的王級墓葬,其墓主人的格局和地位與西周早期齊、魯、燕諸侯國相當,至少是西周王朝派出一位重要的皇室貴族以駐守管控西北邊陲戰略要地。



可見,彭陽一帶,自西周早期就屬於周王室的管轄範圍,可是在後世的記載中,彭陽最早的建制史則是在西漢初期。

記載中,西周共分封諸侯國71個,其中姬姓獨佔53個,但是這71個諸侯國到底共有多少領土面積呢?人們不得而知,或許還有更多的諸侯國,並不見於史冊。


就如彭陽這個諸侯國,還有山西的倗國,邢國等等,史籍中沒有他們半點影子,西周到底分封了多少諸侯國,其控制範圍到底有多大,人們也不得而知。

因此,只有等考古發現,慢慢揭曉答案吧,這,也是考古學的魅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