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竟然是一個外國人發明的,不過我們都應該感謝他

現在的漢字都有讀音,人們如果不認識一個字,可以通過它的讀音去認識它。那麼,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呢?說來有趣,發明漢語拼音的人竟然是個“老外”。(我代表全中國的小學生感謝他)

漢語拼音竟然是一個外國人發明的,不過我們都應該感謝他

在明朝時,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利用一本叫《西字奇蹟》的書來識讀漢字。在利瑪竇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閣來到了中國。金尼閣在山西、陝西一代傳教,結識了韓公,並一起初步研究了漢字的注音方法。後來,金尼閣與友人王徵經過多年研究,於1926年在《西字奇蹟》的基礎上編成了第一部拼音漢字詞彙《西儒耳目資》,其中確定的拼音方案被後人稱為“利瑪竇—金尼閣方案”。在這本書中,金尼閣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儘管此書尚不完善,但它準確地記錄了明末的漢語讀音,展示了現代辭書的雛形,稱為漢字改革的先驅。

漢語拼音竟然是一個外國人發明的,不過我們都應該感謝他

清代,劉獻廷、方以智、陳選杞等學者,先後寫成關於拼音和拼音方案的著作,這些都源於“利瑪竇-金尼閣方案”。

那麼,在沒有拼音之前,人們是怎麼識讀漢字的呢?我國古代的漢字大多采用“直音”和“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所謂“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算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兩字相切”就是利用兩個字的讀音來拼出一個字的音,比如“東”就注音成“都籠”。顯然,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是相當不方便的。

漢語拼音竟然是一個外國人發明的,不過我們都應該感謝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