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閬中有個“紅軍村”竟然 走出了65位紅軍

 

四川南充閬中有個“紅軍村”竟然 走出了65位紅軍

閬中市二龍鎮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紅軍村”———康埡口村,這個距閬中市區30多公里的村子,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65位青年參加紅軍,其中包括原川陝省委副秘書長戚應源。4月23日,與市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來到康埡口村,在戚應源的故居緬懷這個“紅軍村”的所有革命先烈。

四川南充閬中有個“紅軍村”竟然 走出了65位紅軍

戚應源烈士故居

從辦油印報到省委副秘書長

在康埡口村老重山下, 戚應源烈士的故居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這是一處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川東北風格的農家院落, 目前還有戚氏家族成員在此居住。 據隨行的戚應源後人戚翔宇介紹, 這處民居也是戚應源當年開展革命工作的根據地。 其故居在2018年被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處院落外的山坡上, 還有一座刻有紅色五星的合葬墓, 墓碑上有戚應源、 戚應森、戚應雪三兄妹的遺照。三兄妹合葬,這在我國喪葬習俗中實為罕見,更何況,墓為一座空穴。

閬中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宏向眾人講述了一段紅色而又悲壯的歷史:當年,戚氏三兄妹中,戚應源的天賦顯現較早,學習很刻苦。1927年,戚應源考上四川大學,同年加入共產黨。 川大讀書期間, 戚應源一邊攻讀課本,豐富知識,一邊積極參加學生運動,開展黨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變後,他不顧反動勢力的阻撓,在群眾中公開宣傳抗日。

“在家鄉期間,戚應源積極發展黨組織。”李宏介紹說,戚應源不僅發展了大批地下黨員,還將哥哥戚應森、妹妹戚應雪引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8月, 川北特委指派戚應源等,到通江、南江、巴中開闢革命工作。1931年夏,戚應源和妹妹來到閬中縣城, 在華光樓附近以開雜貨鋪為掩護, 創辦《瘋子》、《嘉陵江》小報, 自任主編, 在報紙上抨擊腐朽黑暗的社會。1933年6月,紅軍進入閬中,戚氏三兄妹相繼參加紅軍。 戚應源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後又擔任川陝省委副秘書長。

1935年春,張國燾在軍隊和地方大搞肅反擴大化,藉機向戚應源發難,將其扣上投機分子罪名,並秘密殺害。戚應源犧牲時年僅22歲。戚應森和戚應雪兩人受牽連也相繼

被害。

“2014年, 我們修建了這座墓。”戚翔宇說,雖然裡面是空的,但是作為戚應源的後人,這空墓不僅寄託了他們的哀思,他更希望人們能瞭解三兄妹合葬背後的革命故事,傳承烈士們的革命精神。

走出65位紅軍的小山村

在康埡口村村委會, 有一處巨型宣傳展板,上面有“紅軍村”的介紹、65位從這裡走出去的紅軍姓名,以及部分英傑的生平簡介。

一座普通的小山村, 為何有那麼多人參加紅軍? 康埡口村黨支部書記趙胤君向記者一行講起了“紅軍村”的故事。

“紅軍曾經兩度來到康埡口村。”趙胤君介紹,1933年6月,紅軍來到當時的閬中紅土鄉。 在紅色風暴帶動下,當地不少農民參加紅軍。之後, 一度撤離的紅軍隊伍再次來到紅土鄉, 當地一帶再次掀起參加紅軍熱潮。一時間,二龍、紅土的安村觀、 康埡口和路口寺的農民參加紅軍十分踴躍。

2006年, 紅土鄉合併到二龍鎮後,原紅土鄉的安村觀村,二龍鎮的路口寺村、 康埡口村合併為康埡口村。據康埡口村“兩委”統計,65名紅軍在康埡口村聚集,“紅軍村” 因此而來。

“過去我們這裡不被外界所知,路修好了,來了解‘紅軍村’紅色文化的人多了。”提及“紅軍村”三個字,趙胤君又給記者看了一份資料,2012年5月22日,省信訪局編髮的一期《重要信訪問題摘報》,摘報的標題為“來自‘紅軍村’的期盼”。該份摘報問題的反映人系總參軍訓部洛陽幹休所一名軍級離休幹部戚懷培。

趙胤君介紹, 戚懷培是康埡口村人,1933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戚懷培在信中反映家鄉交通條件極為落後,希望能將“紅軍村”的公路建設好。

“紅軍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和永恆動力, 今天來到康埡口村這片紅色的熱土, 深刻感受到了紅色文化遺產所蘊含的精神和信念。”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姜華表示, 一定要銘記紅軍的光輝歷史, 以實際行動傳承革命精神。

相關新聞

四川南充閬中有個“紅軍村”竟然 走出了65位紅軍

“紅軍村”翻開發展新篇章

康埡口村,曾是一個特困村,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 走進康埡口村就可以看見, 康埡口村環村水泥路如玉帶纏腰,蜿蜒盤旋,新建的“小洋樓”鱗次櫛比,連片成帶種植的花椒綠油油一片, 一口口新建的山平塘、蓄水池波光粼粼,蓄滿了水。

據二龍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安飛介紹,紅軍村雖然遠近聞名,但受交通等因素影響,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 康埡口村都還是一副貧窮落後的面貌,2008年被閬中列為19個革命老區特困村之一。

“實施精準扶貧以來, 通過產業、項目、新農村建設等,康埡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安飛告訴記者,2015年,該村引進產業業主帶動發展建立園區450畝, 分別栽植花椒、枳殼、白芍、核桃等經濟作物,帶動22戶貧困戶脫貧。同時,該村的家庭農場也發展得有聲有色, 三個養雞農場年出欄15000只,年銷售收入150萬元,一個養豬農場年出欄800餘頭,一頭豬的純利潤達到了900多元。“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措施, 貧困戶生活水平有大幅提高。” 安飛介紹,2015年該村貧困戶為36戶,2018年順利脫貧30戶,2019年康埡口村將全面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