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通胀”是幻觉,央行不会紧货币

中国1月CPI同比1.5%,预期1.5%,前值1.8%。中国1月PPI同比4.3%,预期4.3%,前值4.9%。

1、1月CPI通胀数据符合市场预期,2018年开年并未出现市场担忧的高通胀,高通胀纯属杞人忧天。一月份蔬菜价格因天气走高未来将恢复正常,猪肉价格没有趋势性上行,原油价格已经出现趋势性回落,医疗改革非食品价格冲击已过,PPI趋势性回落,均支持2018年不可能出现高通胀,我们估测全年CPI同比中枢2-2.5%,2018年高通胀杞人忧天。

2、1月CPI同比1.5%,符合市场预期,通胀水平温和。分项来看:

蔬菜水果价格短期冲高,未来必将回落。1月蔬菜、水果价格出现明显走高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因素导致了蔬菜、水果价格的走高,但是随着天气因素逐渐消退,蔬菜、水果价格的走高将面临回落的情况,类似于2016年2-3月,蔬菜价格冲高引发“滞涨”担忧,但4月开始蔬菜价格大幅回落,证伪“滞涨”论,此次也不例外。

猪肉价格并未出现市场预期的“猪周期”,猪肉导致通胀上行的可能性很低。总体上,随着天气因素与猪肉供需价格性价格低位的情况下,CPI食品价格的上行幅度有限。

至于CPI非食品数据,随着医疗改革的结束,以及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CPI非食品并不会进一步上行,反而有可能面临回落的情况。我们认为,2017年以来一直处于明显的高中枢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医疗改革对了非食品价格的一次性冲击,但随着医改的结束,以及非食品价格的高基数,未来CPI非食品的医疗面临下行。同时,我们观察到2018年2月以来原油价格出现大幅的回落,WTI原油价格跌幅已经达到8%,,这有可能共同推动非食品价格的回落。

3、预测2018年全年CPI均值并不会超过2.5%,不会引发央行货币政策收紧。从央行政策态度、通货膨胀水平上看,“不松不紧”仍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由于2018年CPI同比均值大概率在2-2.5%,高通胀的可能性极低,从历史经验来看,在CPI同比不超过2.5%的情况下,央行不会由于通胀压力而收紧货币。

4、对于债券市场,我们认为监管政策、货币政策的预期差是主导债市的核心矛盾,通胀因素、经济因素短期内难有大波动,维持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的观点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