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私募監管問題

8月31日早上,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的門口來了很多人,他們不是來上訪的,而是送錦旗的,錦旗是送給上海經偵總隊第六支和第九支隊,上面寫的是贊阜興詐騙團伙首犯緝捕判火速為民追贓挽損再立新功。這些送錦旗的都是上海阜興集團私募基金的受害者。今年6月阜興集團董事長朱一棟失聯而且潛逃到國外以後阜興發售的私募基金出現了兌付危機,一共涉及3傢俬募機構總共83支產品,資金缺口估算將近240億,再加上阜興本身的債務,預計黑洞在300億以上。

“中國式”私募監管問題

8月29日晚上,上海經偵部門通報在境外執法部門的協助之下,阜興集團董事長朱一棟已經被押回國了,目前案件正進一步偵查當中,阜興系私募基金的投資人有一萬多,投資者的投資額至少是100萬,更有投資者幾千萬甚至上億,他們送錦旗的目的自然是希望依賴監管和司法力量鼓張正義挽回損失。

“中國式”私募監管問題

在歐美市場私募基金是一種高級金融業態,它是在商業銀行投行公墓基金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超越了很多人熟悉的投資銀行和共同基金等傳統的金融機構,因此被稱為華爾街王冠上的明珠,私募基金的入門都是符合規定的高淨值客戶,非千萬不可起步,投資人有一定的專業分辨能力和自我的保護能力,出了糾紛可以走司法渠道,因此自從1940年以後一直是弱監管模式,不過這種情況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有所變化。

“中國式”私募監管問題

在過去幾年影子銀行氾濫的時候,私募基金也開始多產品嵌套短期化運作形成資金池,甚至直接演化為龐氏騙局,加上現在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投資業績不佳,不少私募基金也和P2P一樣不斷的陷入到跑路擠兌境地,風險也不斷集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