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肖像畫與人物畫的創作客體都是人,都以客觀存在的人物作為觀察對象和創作素材。但是,在轉化為藝術形象時,肖像畫有著比人物畫更為現實而具體的要求。首先,肖像畫講求真實性。肖像畫描繪的必須是客觀存在的、具體的、特定的某個人,是在現實生活中或歷史上實際存在的真人。而人物畫則可通過概括、綜合甚至想象,創作出非特定的、類型化的甚至虛構的人物形象。中國古代肖像畫人十分重視“實有其人”,古時稱肖像畫為“寫真”、“寫照”、“寫影”。許多論述肖像畫的理論也把觀察和刻畫真實人物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如東晉·顧愷之“實對”理論,南齊·謝赫“應物象形”概念,宋·蘇軾“燈下取影”,元·王鐸“寫像秘訣”,清·蔣驥“以遠取神”方法。

肖像畫的社會功能、作用主要為真人寫貌留影,再現客觀現實,發揮認識功能,同時作為紀念、供奉、鑑戒的圖像,達到教化目的。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指出:“以忠以孝,盡在於雲臺。有烈有勳,皆登於麟閣。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敗,以傳既往之蹤。

傳統國畫講究意在筆先,即常說的“胸有成竹”,畫家創作往往是憑主觀印象,因此不太在意形象外貌的真實,而刻追求神似。雖然我國傳統繪畫在人物比例方面也有一些規則,如“立七、坐五、盤三半”和“三庭五眼”,但總體來看人物畫在外形方面是失真的,不像西方繪畫造型科學嚴謹,當然有文化觀念的差別。再有中國傳統人物畫中的群像比例是以身份和等級來確定的,例如群像中的皇帝又高又大,而身邊的侍從又矮又小,從審美角度來看是很不舒服的。現代和當代人物畫造型大多取法於西方繪畫,以模特寫生為主要造型方法,有意表現人物的真實效果,注意個體和總體比例關係,這也說明了傳統藝術的大趨勢。

(1)人物畫的歷史進程: 明 張宏《擊缶圖》 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在我國繪畫是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的主張。唐代閆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中國的人物畫,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張宏的《擊缶圖》和《布袋羅漢圖》、曾鯨的《侯峒嶒像》等。

(2)人物畫的畫法和表現方法: 要畫好人物畫,除了繼承傳統外,還必須瞭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準確的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 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勾染法。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人物畫是追求神韻還是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