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康 宁

1938年生于辽宁省义县,其兄为康殷(中国当代古文字学专家、古玺印专家、篆刻家、书法家、画家)。少时学写意花鸟,出手不凡。就学于北京工艺美院。注重写生,功底深厚,细致工润。24岁,拜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为师,学习大写意花鸟画,从此厕身先生门墙二十余年,后得苦禅大师无私亲灸十多年,勤而习之,得苦老真传。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1962年,康宁拜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为师,学习大写意花鸟画,到现在54年。李苦禅不仅是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也是美术教育家。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提到画有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光讲不行,得边讲边画。示范教学是李苦禅开古人之先河,近现代很少有人这样做。我也把这种做法继承下来,画小鸟麻雀、翠鸟,大鸟鹰、鹭鸶,皆亲手示范,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目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传神点睛固然重要,得有“形”作为基础。

李苦禅在世时,康宁一直在临摹老师的画,临摹了几十年,从外形上看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用笔和力道上还是有区别。“不知道传统,以为革旧就是创新。把传统的学到手,再创新一点不晚。”康宁对于自己的坚持干脆而执着。李苦禅于1983年去世,康宁开始创造自己的风格,想好自己的优势和突破的方向。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以书法入画,画风清新俊逸雅正。

“苦老那么厚重的东西,我是追不上,得靠自己的优势。用写生的功力和基础,与笔墨相结合。”康宁说,李苦禅画玉簪花有拙气,他就得按照自己的方式画,明快而灵动,与苦老区别开来。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李苦禅曾说过,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在写字,也要求学生每天都得写字。用笔要到位,把笔提得起来,按得下去。用笔要干脆、洒脱,没有书法功力这都是做不出来的。“一个动作没有节奏,打羽毛球也得输。”康宁老师言谈风趣直爽。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大写意绘画方面形成鲜明的风格。如今在这一脉上,作为弟子的康宁成为翘楚。

大写意花鸟画题材简单,往往几笔兰草,一枝小竹即可成画,对于运用笔墨的要求相对要高。“八大山人的画离想象的太远,不易学。我们没有融入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学不了,只能远望。”康宁直言,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已经快失传,“从晋、五代、唐、宋、元明清,后一代都是在学前人的技法。现在学习前人的太少了,都认为传承就是守旧,把传统的都丢了,怎么创新,创新是有目标的。”

一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是诗书画印的结晶,创作大写意花鸟画需要很强的绘画功底。除了用笔、造型和构图外,诗词、篆刻等都需较高修养,康宁认为最重要的勤奋练习。“现代人过于逐利,都想成为大师,安心作画的太少。”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康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