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將軍在舞鋼

1938年6月14日,烈日炎炎,王店街這天沒集,街上只有三三兩兩行人,街西頭路北的樹涼蔭下,站著一群人,一個鄉紳模樣的站起身,手搭涼棚向南看了看,又回身坐下。

王店街距離舞陽縣城38公里,緊臨界牌河,是從南陽進入舞陽縣的門戶。鄉紳坐下之後,身邊幾個人七嘴八舌問他,聽說老日離咱這沒多遠了,北京舞陽城的人都跑西鄉去了,要是打過來咱往哪兒跑啊……

鄉紳擦擦頭上的汗說,別怕,有中央軍在,老日能咋著咱?今天要來的人,就是中央軍的大官,專門來帶咱們打老日的!

鄉紳說的這個人,就是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將軍。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是民國時期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清末入淮軍當兵,後投北洋軍,升任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馮玉祥積極主張抗日。1933年5月,與吉鴻昌、方振武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1936年出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馮玉祥將軍在舞鋼

馮玉祥為什麼在這個時侯來到舞鋼(當時為舞陽轄區,以下不再註明),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華北危機!中原危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至1938年2月,豫北全部淪入敵手。1938年5月19日,沿津浦鐵路南犯的敵人佔領徐州後,沿隴海鐵路西進,於5月26日至30日連陷虞城、商丘、寧陵、民權、睢縣。6月6日省會開封失守,日軍直犯鄭州東白沙,中原重鎮鄭州岌岌可危。9日,國民黨當局為阻滯日軍的進犯,下令炸開鄭州東北花園口黃河大堤。

在抗戰形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馮玉祥將軍從1938年元月初到7月初,經信陽、確山、泌陽,過象河關來到舞鋼,沿途查看駐軍防務,陣地工事,訪問民間疾苦,發動民眾抗戰。

情真意切的抗日演講

午後十分,馮玉祥將軍帶著少數隨員及三十多名衛隊終於到達王店。

王店街的農民們聽說來了一箇中央軍的大官,都蜂擁而出看熱鬧。最初大家商量用八抬大轎抬他,可是偌大一個王店街竟然沒有找到一頂轎子。他們就特製了一頂轎子:把方桌翻過來四腿朝上,訂上蘭布圍子,兩邊用轎杆綁到桌腿上,中間放一小凳子。馮玉祥將軍推讓不得,只得坐在特製的轎上。轎跟前有八個警衛,不帶槍,每人腰間插一圈飛刀,前面有十幾名衛兵開路,後邊有十幾名衛兵壓陣,身帶一長一短,威風凜凜,再後面是十幾名招收的入伍青年,然後就是百餘名隨從官兵。

馮玉祥將軍在《我的抗戰生活》中這樣描述:“這一天,我在這個鎮的一個戲臺上(王店街關帝廟戲樓)跟他們講話,到的人很多,也是說非抗日不可,要對得住祖先,要對得住子孫,只有拼命去抗日。說著說著臺底下喊起來了,都願意去。跟我去的人,看見這種事都覺得非常稀奇,怎麼回事呢?有人告訴我說,離這不遠的一個鎮上,那裡有二十幾個跟我當過排長、連長、營長的人。百姓們都知道,跟著我不識字的可以識字,不會寫信的可以學會寫信,有許多在家裡不守本分的,到軍隊幾年以後,變成很規矩的人,並且是一個忠於國家、孝於父母的人。這樣一年一年的相傳久了,他們都知道當兵可以救國家,並可以救自己。所以,來得非常踴躍。我就叫張公幹把他們都編起來,帶到張自忠將軍那裡去。”

15日上午,風和日麗。馮玉祥將軍離開王店,經尚店來到接官廳,住在臨街路南三間瓦房內。下午,馮玉祥在街中路南召集群眾大會。參加會議的約一百多人。馮玉祥神采奕奕地健步走上門臺,講道:“人人耳朵裡都聽說過馮玉祥,究竟馮玉祥是什麼樣子呢,我就是馮玉祥。”

馮玉祥看上去五十來歲,大個子,很胖,身穿重藍色軍裝,腳穿一雙皮鞋。他又講道:“日本人慘無人道,他們用殺一箇中國人割掉一個耳朵來比賽殺人的多少。他們把耳朵穿成串子。有那麼大的耳朵(用手比大的),他是誰的,是八十多老太婆的;還有那麼小的(用手比小),他是誰的,是三歲娃娃的耳朵。日本鬼子來了,老的小的都殺光,你們說我們抗日不抗日?!”群眾由毛骨悚然轉為切齒痛恨,憤怒的火焰在胸中燃燒。

馮玉祥將軍在舞鋼

馮將軍講完話,聯保主任王耀九動員兩個弟弟和一些青年到馮將軍住處要求參軍,馮將軍從屋子裡出來和他們見面,並攝影留念,還贈書一本。

亦勇亦義,心中裝著貧苦百姓

1938年6月16日上午九時許,馮玉祥將軍離開接官廳到廟街,住在臨街高老五家。

廟街當時是牛郎鄉公所,馮玉祥一到,鄉長聞訊趕去求見,被馮玉祥拒絕了。當地的一個鄉紳,穿一身紡綢大衫,頭戴硬殼夏禮帽,手持文明杖,搖搖擺擺去見馮玉祥。衛兵通報給馮玉祥,馮隔簾一看他的打扮,斷然拒絕接見。這個紳士剛走,農民張金木,戴個大草帽,穿個破褲頭,到廟街修鋤頭,聽說馮玉祥來了,前去相見,門衛剛要攔住,馮玉祥將軍在屋裡說:“讓他進來。”起身熱情相迎。

第二天,馮玉祥離開廟街前往卸甲店,走到廟街白廟崗,只見許多群眾滿身汗流正在修路,就下轎問道:“民工們辛苦了。”馮玉祥平時最愛栽樹,到廟街他親眼看到因修路而伐樹,心裡很不忍,問誰叫你們修路的,怎麼大熱天的這時要修。民工們回答是鄉長派來的。立時讓人去叫當地鄉長問話。鄉長和那個區員都來了,兩人給馮玉祥舉手行禮,可馮玉祥正在氣中,禮也沒還。

原來,鄉長聽說馮玉祥要去卸甲店,考慮廟街北白廟崗一帶路不好,過轎不方便,出於對馮的尊敬,連夜派民工搶修。直到第二天馮玉祥將軍走到那兒時還沒修好。馮玉祥十分生氣,說:“你們從不體諒百姓的苦處,動不動調遣民工服役,影響農活,今天修這路就是實例。你們伐百姓的樹,毀百姓的地,毀百姓的莊稼,這些一律由你們個人賠償。說起來是給我修路的,叫百姓罵我,現在你們就叫民工停工回家。”隨後民工們開始動身回家,一路上都在說馮玉祥將軍的好處。

深入人心的動員

6月17日,馮玉祥將軍從卸甲店到舞陽縣城,恰逢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勳的隊伍自臺兒莊戰鬥撤到這裡,人員損失很大,在這裡招了兩個星期的兵,只招到十幾人。

馮玉祥知道了這個情形,就在縣城西北大操場召開了一個軍民聯歡大會,到會百姓一兩萬人。當天,下著濛濛細雨,路上的泥漿足有半足來深,每個人的腿、腳、膝蓋下邊全是泥槳。馮將軍站在桌子上,頭一句話就是:“把警衛都撤了,請後邊的(老百姓)都過來,都上我跟前來,我不怕,沒人刺我。過來!過來!”

馮玉祥將軍在舞鋼

他指示先預備許多板凳,請老先生老太太們坐下。大會上,馮玉祥特別提到:“據我所知舞陽縣同我共過患難的人,至少有六千人。”接著向大家講非抗日不能救國家,非抗日不能救同胞的道理,號召有熱血有良心的青年,都去從軍殺敵。坐在前邊的老人們都很高興,有的站起來說:“我願意叫我的兒子去當兵,跟你去吧!”馮玉祥說:“不要跟我去,到龐炳勳的軍隊,如同跟我一樣。”他問人們打仗怕不怕,並說:“不用害怕,小日本,人不多,地方不大,糧食不夠吃,我們拿十個人換他一個人,就把他換光了。現在我們又打了個大勝仗,在臺兒莊、在臨沂。咱們的部隊才從那邊撤下來,在這兒休息休息,整頓整頓。這是為國家出過力的部隊,你們不要害怕,是我的兵,不會騷擾你們。”馮玉祥講完後一個星期,龐炳勳就補充了八千多人。

據李士凡(原名李德清,王店人,1938年入馮部當兵,曾任排長,馮玉祥的隨從秘書,解放後在中國革命博物院任職)回憶:“他每講話,總是站在高臺子上,或高桌子上,但總要搬些凳子,給老先生老太太坐著。另外預備一個樹枝,樹枝上放一個小草帽,草帽裡放草,擱幾個雞蛋,以此形象地講保家衛國的道理。他說:‘人家砍你的樹,你不管,只知道保護你的窩和蛋,可樹枝一倒了,窩也完了,蛋也完了!’這樣講法,驚心駭目,人人易懂。”

八十多年過去了,戰爭年代距離我們都已經非常遙遠,但在舞陽縣以南不少地區,馮玉祥將軍抗戰時期不辭勞苦為抗戰救國事業奔走的往事,至今仍被人傳頌,很多抗戰老兵也都是那時從戎。馮玉祥將軍在舞鋼路過的短短几天時間,成為舞鋼現代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並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鋼城兒女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