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對人性的洞察


民國初期,大清剛亡不久,屍骨未寒。

很多民眾自然還保留著大清習俗,留長辮子。

普通民眾牴觸情緒大、不改變習俗也就罷了,部隊裡留辮子肯定不行,馮玉祥要求部下全部都把辮子剪了。

馮玉祥對人性的洞察

文化的力量非常強大,即使在軍令如山的部隊裡也有大量因此抗命的士兵。最後馮玉祥親自提著槍監督,誰敢不剪就用槍頂著腦袋,硬是一個個把辮子都剪了,士兵們嚎啕大哭、捶胸頓足,跟死了全家一樣慘烈。

當時馮玉祥部隊不像現在一樣都是有服役期限的軍人,那時候沒有退役一說,士兵和軍官從單身一人到娶妻生子拖家帶口都在部隊裡,部隊與外部社會的聯繫相對緊密。因此剪了辮子之後一下這些信息就被傳出去,說馮玉祥多麼痛恨留辮子,多麼堅決果斷甚至兇殘......

又過了一段時間馮玉祥招兵買馬。之前他強力剪辮子的事都傳遍了,有心的人就聽進去了,甚至有人覺得他反對清王朝非常果斷,是進步代表,這次算是逮著機會了,主動剪了辮子以表忠心,希望能納入他的麾下。

結果這些人他一個都不要,堅決讓他們滾蛋。

是的你沒看錯,要不要這個人,剪沒剪辮子是第一要務:剪了的堅決不要,沒剪的才有資格進入下一個篩選環節。

這令他的下屬非常不解:

你不是之前下死命令要剪辮子嗎?結果人家主動剪了,來投奔你,你又設這麼個門檻,為什麼不要人家?而且這些留辮子的人進入部隊不還得再剪嘛,多麻煩?

馮玉祥呵呵一笑:

辮子本來就不是漢人習俗,直到大清強行奴化馴化之下才變成習俗。對辮子強烈的執著本質上是一種屈附於權力和強勢的奴性,辮子是奴性的具體象徵物。具有奴性的人有幾個好處——

  • 愚忠。只要權力足夠震撼到他們就能讓他們死心塌地,變著法地維護主子;
  • 兇殘。對於和他們不是一個立場、或者可能挑戰他們位置的人,他們絕對能下狠手,特別具有戰鬥力;
  • 簡單。他們缺乏獨立思考,基本等於把腦子主動交出去,管理起來很方便。

有了這三點,什麼樣的暴力機器打造不了?我們就是要他們聽話、好控制、攻擊他人、當炮灰沒有怨言,這隻有充滿奴性的人才可以。

那些剪了辮子的,就缺乏這種奴性,而且心思也多,管理起來麻煩,戰鬥力也不如奴才,要來何用?

馮玉祥對人性的洞察

方唐作品

而且那些缺乏奴性的、有心思的人,還會看不起有奴性的,有奴性的人則會反擊,進一步捍衛他們奴性的合理性,於是他們之間相互攻擊,那我這個部隊還要不要了?

下屬無不佩服。

在這一點上馮玉祥對人性的理解很透徹。

馮玉祥對人性的洞察

很多時候,戾氣是奴性的伴生產物。為了維護奴性的合理性,必須逼迫對方認可和接受,最起碼讓對方感到害怕、不敢說,這當然需要充滿戾氣地主動出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