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禹州潁濱經舍時期有舍長,為李時燦。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首任堂長陳嘉桓,繼任為許良臣,祥符縣附生,河南優級師範理化科畢業。此外有書記兼醫員一人,為傅金三,童生,禹州馬墳村人。教員8人。熊輝琛,湖北松滋人,附生,湖北師範學堂畢業;孫潤芝,裕州廩生,日本東京宏文學院畢業;翟福兼,孟縣人,光緒壬寅科舉人,河南初級師範學堂畢業;

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鄭有,濟源人,王寅科舉人,河南初級師範學堂畢業;趙國瑞,禹州廩生,河南初級師範學堂畢業;李敏英,禹州人,日本振武學校畢業:堂,新鄭監生,趙甲用,禹州附生。潁濱經舍的課程,雖仍講授五經、四書,但已經放棄八股制藝,月課文章以時務策為主。功課設有經學、文詞學、史學、政治學、輿地學、算學(包括代數、幾何、三角、測繪等)及衛生學等。後四門是新學科,開始講述時,學員們有努力鑽研的,也有思想牴觸不願學習的。

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有牴觸思想的人認為:我們要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不要學那些雕蟲小技。也有人說:“今天學格物,明天學致知,打個鐵釘,還得找鐵匠老師。”到光緒三十三年經舍改成師範學堂以後,所開的學科就以物理、化學算術、歷史、地理等西學為主了。

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陳嘉桓任堂長是在光緒三十三年,正是第一班師範學生入學之時。這班學生共100名,年齡從19歲到54歲不等,年齡大得多參加過幾次歲考,他們的舊文化知識較豐富,兩年後即1909年畢業,多數在禹州任教師。陳嘉桓,字肇卿,號具茨山農,180年生,家住禹州城北馬墳村,家庭富裕,擁有土地莊園、私塾學館,這給了少年時代的陳嘉桓一個良好的讀書條件,加上他勤奮好學,穎悟易啟,20歲那年中秀才,二年後又補了廩。

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及曹廣權在禹州開辦濱經舍,嘉桓和我的父親都被選入肄業生童班進修,兼授蒙養班功課。光緒三十年廣權號召本州舉人、秀才去日本留學,以提高新知識,凡願去者經過測試,由本州撥出銀元500元作為學費,遣往日本國就學。嘉桓報名膺選。

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當時清政府派有管理中國留學生的官員住在東京,稱為學監。嘉桓經學監代為交涉入學。由於這批學生不懂日文,就被分配到東京都巢鴨村宏文學校就讀。留學日本兩年期滿回國,仍回到禹州額濱經舍。不久,經舍更名,師範學堂成立,嘉桓任師範學堂堂長。

禹州潁濱精舍時期有舍長,禹州師範學堂時期有堂長

辛亥革命後,嘉桓辭去堂長職務,埋頭書齋,專心讀書和吟詩作文。嘉恆一生參與政治活動極少。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禹州城鄉動盪不安,嘉恆出面與舉人王槐三一同召集各甲大戶商定全州10個裡各設自治團一團,每團養兵50名,以材為單位維持地方治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