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表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瑞士鐘錶的受難日——瞭解石英風暴那段歷史

今天瞭解一段黑歷史,關於日本的石英風暴。

在這次風暴出現以前,瑞士表一直是絕對的主流。提起瑞士,人們很快會聯想到歐米茄、勞力士等馳名世界的名貴鐘錶,事實上,很多人也正是通過瑞士鐘錶才瞭解瑞士這個國家的。

瑞士手錶興起於17世紀,在幾次戰爭中,瑞士保持著中立,使得它的鐘錶行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尤其是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瑞士手錶作為軍需物資,出口量巨大。戰後經濟復甦,瑞士表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一度出口量佔到全球手錶份額的90%。當時瑞士有1000多家中標企業,十幾萬從業者年產一億多隻。鐘錶行業成了瑞士最引以為自豪的產業。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機械手錶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到今天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有人說“手錶征服了世界”,不無道理。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機械手錶雖然有了許多重大的改進,例如20世紀二十年代發明了自動手錶,六十年代高頻表,超薄型表,微型戒指手錶的出現,以及以後日曆、周曆、月曆、鬧時和秒錶等式功能手錶的發明。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並未有重大的改革,並沒有擺脫精密機械的範疇。由於手錶的機械結構本身和裝配過程中的不可消除和誤差,再加上氣壓、溫度、地球引力場等因素的影響,即使是高級機械手錶的日差也在3—5秒左右,象機械錶之王,瑞士的勞力士錶每日誤差也在3—4秒之間。

對於傳統機械手錶結構進行革命的嘗試,是從1952年美國發明電動手錶開始的。

美國電動手錶的思路啟發了瑞士人,瑞士鐘錶公司都在這方面投入了人力財力進行研究開發。1953年瑞士人發明音叉電子錶,這是電子技術和精密機械加工結合的初步嘗試。

1959年,瑞士一位名赫泰爾·馬克斯的鐘表工程師發表文章,指出轟動理論界的觀點:石英鐘錶將是未來鐘錶業的主流。文章全面地闡述了石英的特性以及其應用於鐘錶工業的可能,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事實上,早在1930年世界上就有第一臺石英鐘問世了,但由於該篇文章繼而指出,石英錶還將成為手錶業的主流,這就讓鐘錶業廠商大為吃驚。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瑞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威脅鐘錶王國地位的科技挑戰正在日本的諏訪精工舍秘密地進行了,其突破口就是石英電子錶。

雖然諏訪精工舍只是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但日本人的進取精神讓這個公司充滿了希望和力量,他們將這次研究革新命名為“59A計劃”。這一年正是1959年。59A計劃的核心就是進行石英鐘錶的研究。

很快,精工製造出了和機械錶一樣大小的石英錶,1973年又製造出數字式石英鐘錶,1974年又推出達到小型化、薄型化目標的精緻石英錶06—CA。同時,由於諏訪精工舍的石英錶實現了低耗能、小型化,低成本化也就順理成章了。日本石英錶開始走向世界。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瑞士鐘錶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瑞士鐘錶每況愈下,在世界市場佔有率每年以兩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1972年瑞士表佔世界鐘錶總出口量的41.2%,1975年只佔30.7%,以後逐年下降。由於出口減少,鐘錶業人員也相應在不斷減少,鐘錶業開工率只達70%。當時世界最大的鐘表部件生產企業埃勃什公司,在兩年之內把它的工人從11000人削減為7500人。傳統的家庭作業更是受到致命的打擊。與此相反的是,日本精工石英錶在世界市場上勢如破竹,節節推進。

瑞士在石英電子錶上的遲鈍,不僅使日本奪去它的市場,美國和香港的電子錶也同樣給瑞士以沉重的打擊。六十年代末,美國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十年內電子錶將代替機械錶。然而同期瑞士的鐘表界卻認為,到1980年3億隻世界鐘錶總產量中,各種電子錶只能佔10—15%。這種對市場趨勢看法的不同極大地影響瑞士鐘錶業的走向。1978年瑞士《新畫報》的大字標題道出了瑞士鐘錶業的不安:“傳統的瑞士鐘錶業就要消亡了,美國和日本電子錶侵入海爾維第,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消失和滴答滴答的告終。”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瑞士在石英電子錶上吃了大虧,促使它急起直追,但畢竟落後日本、美國以及香港幾年,在世界電子錶市場上總是處於不利的位置。這種出口市場不利局面興許能夠改變。但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瑞士的王牌——機械錶的優勢也喪失了。

日本諏訪精工舍在成立後不久就成功地設計出男用機械手錶——馬貝爾表。這種手錶的精確度比日本同類廠商生產的機械錶高出一大截,因此諏訪精工舍將這種表投入大批量生產的軌道,在市場上非常暢銷,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廣泛好評。後來這種手錶在日本國內的鐘表競賽中連續幾年取得優勝。最後諏訪的人決定向瑞士挑戰,中村對科技人員講:“這樣下去沒有多大意思,還是向瑞士的國際比賽挑戰吧。”

1960年,德國慕尼黑召開國際奧委會會議,決定1964年的奧運會由東京來主辦。聽到這個消息,諏訪精工舍的第一個反應是把瑞士鐘錶趕出奧運會。中村說:“無論如何東京奧運會要以國貨來計時。”

瑞士著名的歐米茄公司是過去奧運會正式記錄計時方面的絕對權威。國際奧委會對於歐米茄有著絕對的依賴,幾乎各類項目都是在歐米茄的指針下決出勝負。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但瑞士卻沒有想到,準備在東京奧運會和歐米茄決戰的諏訪精工舍在機械錶方面進步相當神速。諏訪精工舍除了開發出馬貝爾表之外,1962年推出了皇冠表,這比馬貝爾表又前進了一步。1963年他們又開發出了具有超常精確度的豪華精工表,這種表一經推出就受到國內及國際的廣泛矚目和好評。瑞士也注意到這種表,雖然他們認為這種表還不具備和先進的歐米茄表抗衡的實力,但是,他們在私底下卻隱隱地感受到了某種威脅。歐米茄公司有點擔心東京奧運會的計時是否會讓日本搶走。為此他們提交報告給政府,要求政府在爭取奧運計時權方面提供協助,並同時也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要求繼續提供在東京奧運會的計時裝置。

但東京傳來的消息讓瑞士歐米茄公司大失所望,1963年在東京召開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奧委會同意了日本精工集團的申請,據說是具有超常精確度的豪華精工表給奧委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東京奧運會前幾個月,諏訪精工舍成功地開發出了數字式跑表,它與機構計時錶不同,能將每分每秒的記錄反映在鐘錶上。當數字式跑表測定出著名馬拉松選手阿貝貝創造出的世界記錄是2小時12分11秒2時,全場歡聲雷動。數字式跑表很快名揚天下。

1964年,中村向瑞士方面提出,參加機械錶計時大賽。瑞士欣然同意了,因為去年諏訪的石英錶951在納沙泰爾天文臺比賽中排名在瑞士表之後,他們也相信自己的機械錶能保持不敗。瑞士也希望借這次機械錶來打擊風頭正勁的諏訪精工舍,以報東京奧運會上的一箭之仇。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此處筆者插一句:瑞士人此時一直都是希望有國外的手錶廠商來參加天文臺比賽的,因為它們骨子裡就是認為別的國家的參與更能襯托出瑞士人的優秀。——這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是多麼的危險。隨之逐漸而來的噩夢般的現實給了瑞士人一個沉痛的打擊。

比賽結果出來了,令瑞士人非常滿意。日本送來的機械錶排名第144位,前幾名都是瑞士歐米茄獲得。瑞士似乎擺脫了東京奧運會以來的陰影,新聞媒體對這次瑞士的勝利大加讚賞。瑞士人也似乎相信了,他們的機械錶具有絕對的優勢,是不可戰勝的,東京奧運會的陰影只是偶然。報紙的大幅標題赫然寫道“歐米茄風光依舊”。在一片讚揚聲中,瑞士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日本機械錶正在進步。更重要的是,瑞士也忘記了自己在家門口比賽有天然優勢,那就是歐米茄在調錶上的地利,這對遠道而來的日本表則顯然不公平。更何況人家是初次參加大賽。

日本諏訪精工舍對這次比賽結果並不滿意,儘管他們認為在同等條件下精工表決不是這麼糟的成績,但目前要做的就是解決運輸路途中的鐘表調試難題。牢騷是沒有用的。

—此話在理,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日本諏訪決定在三年之後再一決高低,目標已定,大家就分頭準備了。這是瑞士意料不到的,他們曾認為取得這麼糟糕成績的日本機械錶至少在幾年內是不會再找上門了。

1967年的一天,諏訪精工的技術人員騰田乘飛機從日本的羽田機場出發。他攜帶了一支特製的皮箱,裡面裝著15個機械錶。這是參加今年瑞士紐氏天文臺比賽的比賽用表。

他提著那隻特製的皮箱,走進紐氏天文臺,將這些鐘錶交給比賽的組織者,騰田如釋重負。接下來的就是等待歷時四十五天比賽的成績公佈。

比賽組織者告訴瑞士人一個驚人的消息:日本機械錶名列第四、五、七、八名。他們個個都驚呆了,從三年前的第144名一躍到第4名,簡直讓人不可思議。那就為國家利益,也為國內鐘錶廠商利益考慮吧!所以紐氏天文臺決定不公佈比賽名次,並且決定中斷以後的比賽。也有說法說當時是禁止國外參加比賽了。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然而日本卻是乘勝追擊了。當他們收到紐氏天文臺後來送來的測定資料時,為機械手錶的成績驚喜不已。但是這樣的成績他們不是會罷手的,“走在別人前面”是諏訪的經營哲學和企業精神。但是目前瑞士已決定停辦紐氏天文臺了,怎麼辦呢?日本想到了日內瓦天文臺,他們決定在日內瓦再次點燃戰火。

瑞士日內瓦天文臺國際比賽的主辦者收到日本的申請之後,立即開會商討對策,他們已經知道日本表在紐氏天文臺有不俗的表現,這次瑞士表是否會敗走麥城呢?主辦者對此沒有把握,他們向所有參賽的瑞士著名手錶廠商提出疑問。這次,歐米茄公司的人表示了某種擔憂:“日本的調錶水平進展非常神速,也許這一年他們又進步不少了,我們得小心為是。”既然頭號廠商都沒有太大的把握取勝,其他廠商更是如此了,怎麼辦?日本已經提出申請了,拒絕別人的申請或者現在宣佈停止比賽,那是愚蠢的可笑做法。討論了一段時間,大家傾向於改變比賽規則。以前的比賽都是分類式比賽,因為石英錶的精確度幾乎是機械錶的十倍,所以通常的做法是石英錶和機械錶分開。為了使瑞士機械錶免遭意外的打擊,他們決定變分類式比賽為混合式比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他們要保住最後的一張王牌——機械錶。

正如賽前人們的擔心,這次比賽的結果出來之後,瑞士廠商驚得目瞪口呆,除了前3名是由瑞士歐米茄公司的石英錶所得外,第4—10名全是諏訪精工舍的機械錶。“要是我們的機械錶參加,也許將會產生一場毀滅性的悲劇”,歐米茄公司的負責人自我解嘲道,“現在該是我們反思的時候了。”

令瑞士難堪的是,日本人還在日內瓦天文臺比賽中創造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記錄,三個日本調錶師都獲了獎。

瑞士鐘錶廠商緊急研究對策,石英錶已經慘敗,如果機械錶也是同樣厄運,那將對瑞士鐘錶業以致命的打擊。瑞士報紙對鐘錶商的盲目自大、驕傲自滿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驕傲和固執毀了鐘錶業。多少年來,我們曾為權威和自信而陶醉,並且深深地迷戀,現在卻發現,這種權威和自信已變成不可思議的執迷不悟。外面的戰火已經點燃了,並且燃燒到了我們的國境,可是我們只是隔岸觀火,現在火已燒身了,誰來負責撲滅這無情的烈火?”

瑞士鐘錶廠商拿出對策:在天文臺比賽方面,他們部署了精密的研究,確保下一年的比賽中擊敗日本的機械錶。在國際鐘錶市場上,既然日本機械錶的精確度已和瑞士相差無幾,當務之急就是增加機械錶的附加值,使其更加精緻,更加精確,集中這個新興對手所無法獲得的鐘表技術的結晶,來擊倒這個挑戰者,因為這時保護機械錶這塊傳統市場已是非常迫切了。

瑞士的這個戰略對策初見成效,在1969年日內瓦天文臺國際比賽,歐米茄取得了勝利,在團體總分和個別成績上獲得了全勝,團體分為56.00分,個別最高分是56.42分。這個結果使瑞士廠商感到滿意,他們開始認為只要克服了自大和驕傲,瑞士機械錶終是不可戰勝的。

然而日本人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1970年,瑞士機械錶不可戰勝的神話就被打破了,日本的諏訪精工同樣獲得了團體總分和個別成績的勝利。團體總分還比上次比賽冠軍歐米茄的最高分數多1.66分,其個別最高分也高出1.77分,並且打破了9項記錄。

瑞士終於真正地被擊倒了,這次比賽的失利給瑞士鐘錶業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大幅標題赫然寫著:“王朝的交替——瑞士王朝的崩潰”,《商業周刑》則撰文評論認為:這次比賽將是一個分水嶺。

瑞士在幾百年的鐘表史上享有盛名,並且獨步天下,就是憑著它精湛的機械錶,這是瑞士鐘錶的最穩定也最傳統的市場。如今這塊傳統市場將受到日本的猛烈進攻,而在新的石英電子市場,又不敵美國、日本、香港的“組合拳”,接下來的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

瑞士鐘錶業在電子錶方面急起直追,1976年瑞士出口265萬隻電子錶與電子錶機芯,比1975年增加了108%,現在雖在這個新興市場上起步太晚,但畢竟已有了可喜的進步。只要還能維持住傳統市場——機械錶的優勢,經過若干年,還是能重振旗鼓的。然而當機械表市場一失守,瑞士整個鐘錶業就黯然無光了。1982年,瑞士手錶產量下降到5300多萬塊;出口量從8200萬塊跌落到3100萬塊,銷售總額退居日本、香港之後而屈居第三位。競爭失勢,苦不堪言:兩家最大的鐘表集團—ASUAG和SSIH,1982年和1983年累計虧損5.4億瑞士法郎,有1/3的鐘表工廠倒閉,數以千計的小鐘表公司宣佈停業,有一半以上的鐘表工人痛苦地加入了失業隊伍,這時美國資金大量湧入,收買吞併瑞士鐘錶廠,並且在瑞士建立鐘錶廠……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這樣衰落的局面在瑞士鐘錶史上前所未有的,它極大地挫傷了瑞士國民的自尊心,紛紛呼籲政府和企業界採取聯合一致的有效行動,挽救正在衰敗的傳統優勢產業,因為如果失去了鐘錶,就意味著國家的衰落,那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

瑞士聯邦內閣召開緊急會議,與企業界、金融界一起研究對策,在會議上瑞士政府宣佈:政府將採取一切可能措施來挽救鐘錶業,而不管付出多高代價。在瑞士政府的協調組織下,以瑞士銀行公司和瑞士聯合銀行為首的7家銀行,聯合投資10億瑞士法郎,買下了兩家最大的鐘表企業—ASUSG和SSIH公司的98%的股票,並將兩大公司合併,於1983年5月組建為阿斯鐘錶康采恩,委任歐內斯特·湯姆克擔任總經理。

湯姆克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採取有效措施來遏制鐘錶業仍在蔓延的滑坡趨勢。經過研製,湯姆克推出一批被譽為重振瑞士鐘錶業“旗手”的新式石英錶——薄型斯沃奇表,該表問世後,大受歡迎,首批出口美國400萬隻,很快脫銷。在日本的銷路也不錯,這使瑞士人挽回了面子,也看到了瑞士鐘錶業復甦的希望。湯姆克說:只要能在目前最大的鐘表生產國日本取得好成績,瑞士鐘錶重新確立世界王牌地位就指日可待。然而,鐘錶王國的地位卻是“黃鶴一去不復返”了。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瑞士鐘錶事實上也是進步,只是相比日本、香港的跳躍式發展而言,顯得老態龍鍾,力不從心而已。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瑞士鐘錶的興衰確實給人以深深的啟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在日新月異的世界潮流中,不進則退。

瑞士鐘錶商沉湎於昔日的輝煌,夢想自己獨步世界鐘錶業的時代成為永恆,這是一廂情願的單純臆想,在滾滾向前的市場大潮中,身處其中的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容許自我陶醉,要想成為弄潮兒,搏浪者,時刻要銘記的是:成績僅僅說明了過去,未來的挑戰在恭候著你。

創業難,守業更難。因為今天功成名就的你就成為眾矢之的。無數雙眼睛盯著你,以趕超為最高目標。這時更需要敏銳的市場眼光,超前的市場戰略,以保證這些競爭者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離。瑞士鐘錶商沒有注意到鐘錶市場的大趨勢——石英鐘錶將成為鐘錶市場的主流,因此自然地將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拱手相讓。

日本精工集團挑戰瑞士的成功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在市場競爭中必須要有一種長遠的眼光。誰掌握了未來市場的大趨勢,誰就成為未來的勝利者。

瑞士鐘錶業的興衰告誡我們:變幻莫測的市場是競爭廠商平等的競技場,深刻細緻的市場調查將有助於使你獲得走向勝利的市場機會,及時地抓住了這個機遇,你就將青雲直上。

石英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瑞士和日本是怎麼做起來的?

非常榮幸在網上找到這個資料,並且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現階段,智能穿戴,尤其是智能手錶和手環興起的時候我們再一次回顧這段歷史時很有警示作用的。上個世紀末,瑞士鐘錶行業經歷了那次震盪,重新洗牌,一方面使得零散的廠商整合為集團式的經營方式。斯沃琪集團旗下數個品牌重新定位,加上有自己的機芯廠,使得整個集團乃至瑞士鐘錶,實力得到的增強。另一方面,機械錶作為高檔奢侈品的定位,也和普通的電子錶拉開了很大的檔次。

但是,隨著瑞士手錶行業的集團式經營和過分的現代化商業運作,也暴露了不少問題,一個是,瑞士表的同質化,缺少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以前大量的自產機芯消失,變成了ETA機芯。這樣使得很多好的結構,技術和設計都消失了。我們要承認ETA機芯的精準和穩定。但是ETA機芯數十年來沒有進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有些是在倒退!這是危險的!!

另一方面,過分追求管理和經營的利益最大化也削弱了鐘錶作為技術行業應有的內涵。大量的廣告投放,和對經銷商的壓制,力求控制市場,而不是在產品質量和品質上下功夫。現在很多人感嘆瑞士手錶品牌形象大於手錶本身,這對於奢侈品無可厚非,但是一味追求品牌文化的打造,是有悖於鐘錶的本質的!

消滅一個行業要靠另一個行業,這個話符合哲學上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道理。我不希望將來會再有一次智能風暴來衝擊瑞士鐘錶,因為現在社會發展的速度很難再讓倒下的瑞士傳統鐘錶行業再有機會翻身!所以希望瑞士鐘錶行業能夠及早的重視現階段的挑戰,以長遠的眼光,踏實積極的態度應對這樣的挑戰,捍衛傳統鐘錶行業的地位!

點擊“瞭解更多”,可買999元鏤空手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