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

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

陈杭巡视员讲话

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

会议现场

2018年9月5日至7日,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2016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9月5日上午,召开全体通查验收专家会议,会上,通报了我省提交国家验收的2015年度抢救性记录成果验收情况及相关问题,并对2016年度通查验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文化厅巡视员陈杭出席会议并指出,我省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要通过抢救性记录这一“迟来的爱”,将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和精湛技艺等系统性的记录、保存下来。同时,她希望参与验收专家从严把关,确保我省抢救性记录成果在质量上新台阶,并为今后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树立良好的标杆。

据了解,2015年开始,原文化部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旨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我省汤明哲等1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列入2016年国家级抢救性记录名单,涉及6个地市、5个门类的非遗项目。10位传承人中年龄最大82岁,最小78岁,平均年龄79.6岁,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潮州音乐传承人黄义孝,在完成抢救性记录的拍摄与采集后,于2017年12月先后逝世,此次抢救性记录成果也成了这两位国家级传承人的“绝响”。经过近两年深入调查与系统拍摄,采集、整理口述文字稿130余万字、图片5.6万余张、视频近380小时、音频近130小时,形成了包含文献片、综述片和工作卷宗在内的系列成果。

会后,专家分组对2016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进行了评议验收。

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会议全体人员合照

图/文:省非遗保护中心

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