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滅 監管來臨 市場需要反思

市場需要反思。

《共享財經》記者獲悉,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日前重申了對於比特幣的態度,他表示比特幣這種完全虛擬的“加密貨幣”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貨幣。

王永利強調,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只能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化、智能化。金融是現代經濟資源配置的樞紐,貨幣是金融的基礎和靈魂,清算是貨幣金融的經絡和血脈。貨幣金融是虛擬經濟,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

經濟學告訴我們,金融的發展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標榜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自誕生以來,在實際應用仍然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依靠目前具體監管措施缺失的空檔,造就了一批付出與收穫極其懸殊的暴富神話。

展現人性的鏡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傳承千年的經典語錄,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不變的真理。

有人說,這兩年的數字貨幣市場,就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貪婪、狡詐、無知、盲目、陰險、自私等等,人性的陰暗一面在這個市場上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中心化的網絡平臺在利益的驅使下,展現給我們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暴富的神話,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韭菜進場。在這裡,項目方、交易所、“大佬”、無良媒體你方唱罷我登場,讓我等“茁長成長”的韭菜們,從將信將疑到深信不疑。

君不見,那一個個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無數個韭菜們不忍直視的慘淡下場。


泡沫破滅 監管來臨 市場需要反思


縱觀數字貨幣市場自去年開始到目前的大起大落,以比特幣為例,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珠穆朗瑪峰。2018年初,當比特幣價格達到頂峰的時候,很多“專家”放言,比特幣價格將會達到20萬美元。

抄底抄在“珠穆朗瑪峰”的韭菜們,他們的心境我們只能想象卻很難感同身受。

記者曾在上週採寫了《暗網,魔爪伸向數字貨幣》一文,文中提到了暗網的交易性質對數字貨幣價格飛漲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記者瞭解到,在“絲綢之路”關閉後的一個月,“絲綢之路2.0”啟動運營,在被搗毀後,使用I2P匿名網絡的“重生絲綢之路”(Silk Road Reloaded)網站誕生。唯一沒有被動搖的是其支付手段,事實上更是被擴大了。“重生絲綢之路”不僅僅接受比特幣進行支付,還支持其他8種不同的加密數字貨幣。

遊離於監管之外,匿名、不可追蹤的數字貨幣會讓技術犯罪形成一個閉環,洗錢和恐怖主義大行其道,並消失於無法解開的比特字節中,而其影響卻在傷害著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活躍用戶與市值不匹配

數字貨幣市場經歷這段時間的巨大波動以後,泡沫已經逐漸破裂。可是據記者瞭解,目前的市場仍然摻雜了大量的水分。

有關機構統計,大量數字貨幣項目的活躍用戶數量都少的驚人。比特幣排在第一位擁有66.7萬個活躍地址,排名第二的是近日大幅下跌的以太坊擁有29.3萬個活躍用戶。而在統計的107個數字貨幣中活躍用戶數量超過1000的僅僅有20個,但市場上卻有105個加密公司的市值超過1000萬美元,這一數值有著極大的差異。

泡沫破滅 監管來臨 市場需要反思


近期熱極一時的區塊鏈遊戲FOMO 3D活躍度已從7月21日的最高峰10242日訪問量,下降到現在記者通過想過網站查詢到的181個活躍量,已瀕臨死亡。

監管或許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日前,在莫斯科舉辦的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上,俄羅斯總統特別代表表示,就現在而言,俄政府不允許發行和流通數字貨幣。這違背了國家的基本職能,這很重要。在他看來,自由市場與監管是不可分割的,而現在有著超高的風險,那麼央行的監管就必須更加嚴格。“作為國家政府我們有義務去警告所有投資者。但是我們並不是試圖摧毀數字貨幣市場,如何引入規範才是工作重點。”

山雨欲來風滿樓,曾經被譽為數字貨幣天堂的日本,在數字貨幣監管方面,目前也是不遺餘力。

泡沫破滅 監管來臨 市場需要反思

《共享財經》記者獲悉,日本金融廳官網日前發佈首例ICO相關處罰通告《關於對合格投資人等特例業務申報者的行政處罰》。涉事公司為Dragoon Capital Co.Ltd(龍騎資本),此次涉事公司及個人,官方解釋均因為欺詐性投資行為。

各國和地區監管政策的出臺是早晚的事情,可是如何制定,標準如何,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或許大家都在等待著一個契機。

相關媒體報道,香港監管機構強調將虛擬貨幣列入虛擬商品進行監管,特別提醒銀行要注意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涉及籌資風險。香港信息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要對虛擬貨幣交易進行監管必定是跨部門合作。

而從目前美國的監管環境來看,還沒有一致性的監管政策。CFTC(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在2017年允許加密貨幣衍生品公開交易,對於美國以外投資者,如果將加密貨幣視為現金,需要獲得聯邦政府牌照,如果視其為證券,加密貨幣特別是ICO,需要符合各州的股票發行控制法,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目前還沒有清晰的監管政策出臺。

區塊鏈目前熱度不減,與之伴生的數字貨幣在經歷了初期的瘋狂投機後,目前泡沫已經逐漸破碎迴歸理性。還是那句話,關乎大局,監管或許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