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第五波”來臨——中國健康大產業蛋糕要怎麼切?

當今的社會節奏非常之快,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壓力,在生活上,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要努力去達到績效的標準;還有的人,每個月要償還房子和車子的分期付款。形形色色的壓力導致許多人長期處於亞健康的狀態,而這種情況也促進了藥店行業的蓬勃發展。

“財富第五波”來臨——中國健康大產業蛋糕要怎麼切?

在我國中,同仁堂算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據同仁堂2018年度的財務報告可以看到:去年同仁堂的營業收入一共是142.09億元,相比於2017年增長了6.23%,淨利潤是11.34億元,同比增長了11.49%。2019年是同仁堂剛好成立的整整350年,這個百年老字店從清朝就開始經營了,給歷代的皇帝上供過許多藥品,影響力非常之大。

如今,同二堂已經成為了服務於廣大社會群眾的連鎖藥店,其經營的範圍涉及各種保健品、醫療器械、藥飲片和中西成藥,它的店面主要是佈局在全國各大經濟發達的城市。據同仁堂的年度報告統計:2018年,同仁堂在全國的三大地區:華北、華東、華南的門店分別是359家、183家、95家,每個地區分別新增了32家、39家與10家,而現在店鋪的數量依舊在增長當中。

“財富第五波”來臨——中國健康大產業蛋糕要怎麼切?

而歷史淵源沒有同仁堂長遠的另一個藥業企業——雲南白藥,它2018年的業績更加引人注目。據云南白藥2018年度的財務報告顯示:2018年雲南白藥公司實現的營業總收入是267.08億元,相比於2017年增加了20多億元,淨利潤是38.26億元。雲南白藥原本是一種跌打損傷藥,是光緒年間由一個名叫曲煥章的骨傷科醫生髮明的,當時的藥名稱為“曲煥章百寶丹”。50年代,傳人繆蘭瑛將雲南白藥的製作秘方貢獻給了國家,因此有了後來的昆明市制藥廠。經過不斷的發展,93年雲南製藥廠改製為雲南白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財富第五波”來臨——中國健康大產業蛋糕要怎麼切?

如今的雲南白藥,已經不用再依賴“曲煥章百寶丹”了,旗下由四個板塊構成,它們分別是:藥品及醫療器械繫列、原生藥材及養生系列、茶品系統和大健康產品系列。對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進行了全方面的滿足。通過與同仁堂的比較來看,08年雲南白藥的營業收入比同仁堂要高出120億左右,而彼此的淨利潤差距在27億元,雲南白藥是同仁堂利潤的兩倍多。

其實,在中國內地各大藥店爭奪市場的時候,外國的藥業企業們也時刻盯著中國健康行業的發展。不過由於國內盤踞著許多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藥店,加上中國人對於中醫的信賴度較高,外藥企業一直都不敢大舉進駐中國市場。雖然如此,許多外國的藥店還是開始了進入中國的動作,不過基本都是走電商的路線。在2014年~2015年這段時間內,許多的外國藥品企業開始進入了中國藥物的線上市場。其中英國TLC Pharmacy於2014年3月上線;澳洲Chemist Direct藥房於2015年6月29號上線;澳洲最大的電商藥品店Pharmacy Online於2015年2月上線。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外國藥店也紛紛跟著走進來。

“財富第五波”來臨——中國健康大產業蛋糕要怎麼切?

根據數據分析,從2013年以來,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就逐年攀升,從2013年的2.1萬億到了2018年已經高達5.4萬億了。“健康產業”被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稱為繼IT產業而來的“財富第五波”。不過,我國目前的大健康產業依舊處於開發期,未來的潛力將會非常的巨大。這就不難理解,許多的外國健康產業,為什麼那麼急於進入中國市場了。

放眼到全球,大健康行業已經成為推動全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整個國家GDP增長的強勁動力。據瞭解:美國的健康產業對國家GDP的發展貢獻率是15%,而在日本、加拿大等地方都不低於10%。

“財富第五波”來臨——中國健康大產業蛋糕要怎麼切?

我國的健康行業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市場規模不斷在擴大。這塊逐漸展開的“大蛋糕版圖”吸引了許多大集團大企業的高度關注。其中,萬達集團的動作可謂閃電之快,先是從房地產的行業中脫身,緊接著就宣佈要大舉進駐大健康產業。今年一月份的萬達2018年年度總結大會上,王健林就明確表態,未來的萬達將會在國內成立一流的大醫院,並且延伸出藥品、保健、商業、培訓等板塊,實現集團的轉型瘦身。

迴歸到當下,中國的健康產業目前各方面還有待完善,而像同仁堂、雲南白藥、九芝堂等這些國內知名藥店也紛紛對自身進行了改造,努力將自己發展成綜合性的健康服務企業。像同仁堂就打造以中醫為特色的“醫療診所”389家,並且已經有465家門店獲得了“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的資格。不過對於外國電商的全面進攻,未來中國的線下零售藥店也許處境將會變得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