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大家好…

我本科读的是

上海纺织工学院

本科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

硕士就读于中国纺织大学

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

………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HR:“什么情况???”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它们是同一所大学啦!”

这是网上近日出现的关于面试自我介绍的一个段子,看似摸不着头脑,却透露着高校改名的尴尬。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大学都存在改名的历史,而有的大学改名的频率可以说比一个人改名的频率都要大。那么为什么好好的大学名字就要改了呢?有多少高校改过名?

高校改名为哪般?资源博弈

招生,成为高校改名的最大动力

每个大学随着自身的发展,在某一个阶段自身的校园名气或者是某个专业的强势,又或是在一系列的学校评估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时候高校就会向教育部申请改名。毕竟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了好的名号,学校不仅招生规模呈瞬时增长,而且对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好处。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纵观“改名”历史,高校中“985工程”高校校名最稳定,“211工程”高校其次,普通高校校名稳定性最差。由于已是满级,“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自然不会轻易变更校名。而普通高校尚在升级打怪阶段,往往会陷入“要成名校,先改校名”的怪圈。

改名,不得已而为之

两个学校因为历史的原因进行合并,不得已只能改了名字。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其在2003年以前叫做北方交通大学,后来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并入了交通大学。因为这个原因改名的大学不在少数,比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等。改名之后,学校行政级别提高,这意味着可以获得地方更多的资源支持。

高校改名有套路

其实,大学改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如国立西南联大、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大等被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被更名天津大学,所有的私立大学都被改造成为了公立大学。现如今的这次大学改名热潮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而其改变的主要内容就是“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大多数高校的改名不外乎这四种套路:

1.升级换后缀,从某某学院变成了某某大学。从学院升大学,或是从职业学院升为学院,是很多学校追求的目标,毕竟它最能彰显办学实力。就像华东师范大学原名其实是华东师范学院,但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录上就是会把华东师范学院排在类似安徽师范大学这样的普通院校之后,所以华师的原校长不得不将华师院改名为华师大。

2.升级加前缀,以“国字头”起名儿。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在我国,能以“中国”命名的大学莫不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和肯定,并且无一不是该行业类的翘楚,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都是“985”名校。另外还即将成立3所以中国命名的大学,分别是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中国核工业大学。

但也有一些本是国字头的学校,去掉了“中国”二字。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样硬气的学校外,也有断臂求生的情况。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改名,就属无奈。因为带有“煤炭”二字,2001年招生时,山东经济学院的录取最低分比该校第一志愿的最高分还高。为了甩掉“煤炭”这个包袱,该校按教育部最后批示——“留‘中国’留‘煤炭’,去‘煤炭’去‘中国’”,改名为山东工商学院

3.省会命名,进一步扩大地域名。以省会命名的大学也很不错,比如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能用四川不用成都,能用华北不用河北,能用中国更好不过。如果学校实力有限,难以申请到省名,那就用地区名,“川北”肯定比“南充”大,“湘南”肯定比“郴州”辨识度高,总之不能“偏安一隅”。

为了让校名看起来高大上,高校也是充分运用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既然“华东”“华北”等门槛高,竞争激烈,那就调个个儿,去申请“东华”“北华”。例如在2000年,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新校取名为南华大学。

4.抢着冠名诸如“理工”“科技”“财经”“商业”等热门名词,使之看起来很像综合性院校。由于高校有综合性高校和专业性高校之分,校名中带有专业名是专业性院校起名的通则,如某某师范大学、某某矿业大学。但1981年至今,很多专业性高校都在更换他们的专业名。例如在湖北,就有6所本科院校名字带有“理工”。甚至还有岳阳师范学院改为湖南理工学院这样的跨学科改名。

改名的高校不都是成功案例

从专科办学层次升级为一本,这“名”确实改得非常的牛。下面三所大学堪称中国高校改名胜利者。

中国计量大学

1981年以后,全国共有10所高校升级为国字头大学。而在这10所高校中,改名次数最多的,当属中国计量大学。这所以质量检验检疫为特色的学校,在1981年后,共更名4次。从杭州计量学校升格为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同一年又改为杭州计量专科学校,之后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并于2016年再次升级为中国计量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这个校名确实给人一种霸气十足的感觉,不过西南科技大学原先的校名为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属于一所专科高等院校。后来经过高校合并之后,该所专科院校与西南工学院合并,才改名为现在的西南科技大学。自从改了校名之后,西南科技大学一路“开挂”,在很多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获得了多项国家奖项和省级奖项。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原校名为南京粮食学校,之后由南京粮食学校改名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后,共更名3次。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改名,南京财经大学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成为了一所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本大学,在不少省份的高考录取线甚至超过一本分数线一百多分。

这三所尽管不是“211工程”高校,但是国字头听起来就很气派。

不过,既然是改名字,就会有风险。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百年川大。1994年,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此将校名改为四川联合大学。但这个校名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马上给学校带来了不利影响。于是,学校又在1998年把名字改回到四川大学。

除了四川大学,还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其上一个校名叫“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华北→北华,改校名只改一个顺序,一个字都没变也算是创意十足了,谁叫我们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呢。至于学校这么做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华北航天工业学院之前是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如果校名不变一变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来了这么一个“以不变胜有变”。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被网友称为“民办211工程”的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建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建立的西北交通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公路大学。该校因为改名经常被网友吐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下意识地以为是某个汽车修理学校。其实,长安大学是“211”重点高校,坐落于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世界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实力强大。

2018年这些大学又改名

不可否认,一所大学名字是否响亮顺口,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加分作用。所以,全国很多大学或者学院都在进行改名,今年从学院改名为大学的一共有16所。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截至2017年5月底,中国共有1243所本科院校(不含港澳台)。其中,794所高校在1981年后至少改过一次名字,而剩下的学校里,还有324所是在1981年后才成立的。这意味着,从1981年到2017年,仅有125所大学的校名传承至今。

大学改名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一项屡见不鲜的仪式,或是学院升格为大学,或是几所高校合并另立“幡号”,总之由始至终从未变更过校名的大学在中国绝对是凤毛麟角。大学改名多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扩招生源,是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拨款。如果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只是换了个相对时髦的校名,那样往往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你试想一下,明天打开新闻,看到新闻播报:“麻省理工学院”更名为“麻省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更名为“加州理工大学”,“深泉学院”更名为“美国帝国科技大学”是一种什么感受?

本文综合整理自:教育部、网易数独(ID:datablog163)、其他网络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中国1118所本科院校有过改名史,你知道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