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声音,带你怀旧:磨剪子来 戗菜刀……

“磨剪子来,戗菜刀……” “磨剪子来,戗菜刀……”

有这么一种声音,带你怀旧:磨剪子来 戗菜刀……

童年时代,时常有一种声音萦绕耳旁,这种声音抑扬顿挫,高亢悠长,成为了大街小巷里独特的音符。这个呢,就是古老行当:磨剪子 嘞戗菜刀。

多年以前,“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拖着长音的吆喝声印在脑海里,已经令人无法忘怀。很多人对“磨剪子戗菜刀”的印象发仞于样板戏《红灯记》,看过现代京剧《红灯记》的人,对那位不知名的、头戴旧毡帽、身穿旧棉袄、掮着短板凳、凳前放着一块磨刀石的瘦老头(地下工作者),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那是低层生活的穷苦之人。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扛着磨刀凳四处流浪奔走的手艺人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形象,这种边缘外的形象充实了我童年的记忆。依稀记得儿时,只要磨剪刀人抑扬铿锵的吆喝声不经意间从村子里透出来,那些年迈的奶奶就会从针线篓里翻出几把半新不旧的剪刀,做饭的主妇就会拿出菜刀,交给磨剪刀人去整修一番……

有这么一种声音,带你怀旧:磨剪子来 戗菜刀……

一条帆布围裙,一张长条木凳,一头固定两块磨刀石,一块用于粗磨,一块用于细磨,凳腿上还绑着个水铁罐。凳子的另一头则绑着坐垫,还挂了一个篮子或一只箱子,里面装一些简单的工具,锤子,钢铲,水刷,水布,等等,这便是磨刀的全部行头。

磨刀人通常肩扛着板凳,民间人们流传着:“骑着它不走,走着不能骑”。“骑着”是指磨刀人干活时骑在凳上,那自然是不走的了;干完活磨刀人扛起凳子走路,是人走,又怎么能骑呢?

磨刀人干活时特有架式:只见他劈腿呈骑马状跨在凳子上,自诩骑着赤兔马,磨着青龙偃月刀,手捏捏刀背,眼眯看刀刃,心里计划着从何处起磨。一般磨刀有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粗磨在砂砖上进行,细磨则在油石进行,边磨边用绑着布条的木棒在竹筒里蘸水降温。磨好后看看刀柄的铆钉是否松动,如松动活络了,立刻敲紧牢固了。

有这么一种声音,带你怀旧:磨剪子来 戗菜刀……

菜刀垫高,底座皮筋固定,然后用菜刀来回打磨,待磨平后,放到磨砂石上再次打磨,边磨边用刷子涂水,磨完后还要在手上刮一下,以确定是否锋利。

如若不满意,继续磨。

磨剪刀是一门无本生意,不需要什么投资,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技术简单,但也得懂行。“磨剪刀来,戗菜刀……”声音故意拉得老长,夹带点韵味,间或手中的两把菜刀相互磨擦蹭蹭作响,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独特的吆喝声,穿街走巷,吆喝声在长长的胡同弄堂里回荡,你不用出门脑海里就会出现扛着四尺条凳剪子工形象。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很多的传统手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舞台,古老磨刀行当正在逐渐萎缩,甚至已被淘汰,这也许是工业时代与传统手艺不可调和的矛盾吧。磨刀吆喝声再也听不到了,也再无接班人,怕已失传,只能是一代人的回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