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生百年,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岂不悲哉!古人思秉烛夜游,终与时间共沉寂。幸有千古江山,供后来者凭吊。若乃前贤古物、秘籍珍玩,能被收藏流传至今者,更是造物之幸。

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着独特的经历、承载着一段鲜活的故事。有的藏品流传下来,其背后的故事早已湮没无闻;而有的故事被记录下来,藏品却失传已久;二者兼存,更是百无其一。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曾仲鸣、方君璧夫妇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颉颃楼为曾仲鸣、方君璧夫妇书斋名,“颉颃”二字语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寓意二人伉俪情深。颉颃楼以藏近代书画名迹负有盛名,此批印章1箱5屉共计110方,其中青田石印75方,寿山石印35方。同时,此批印章独得“四绝”:即名家自用印诸印坛高手名刻、又出著名藏家之手,兼及见证诸多历史,堪称是“可遇而不可求”得者。嘉德2016年秋拍“清宁——国石篆刻艺术”专场,在多轮竞拍之后,最终以655.5万元成交,位居专场之冠。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潘飞声(1858-1934)

潘飞声,字兰史,号剑士、独立山人,别署老剑、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等,斋号剪淞阁、崇兰精舍、禅定室等,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著有《说剑堂诗集》《说剑堂词集》《在山泉诗话》《两窗杂录》等。潘氏是岭南望族,潘飞声伯祖潘仕成构“海山仙馆”于荔枝湾畔,编辑丛书,对广东文献贡献卓越。潘飞声幼承家学,又得名师指授,诗文並茂。曾于光绪十三年应德国聘、执教柏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期间游历西欧各国,著《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回国后于广州,筑“花语楼”以居。甲午战后赴香港,主笔《香港华字日报》,提倡变法图强,凭一支雄笔,天下知音颇多。

潘飞声擅诗词书画,在广东时与罗瘿公、黄节、黄遵宪等齐名。淸末定居沪上,潜心金石书画研究,与丘逢甲、居廉、吴昌硕、黄宾虹为至交。入南社,与钝剑高天梅、君剑傅屯良、剑华俞锷并称“南社四剑”(潘飞声为剑士);与吴昌硕、况蕙风、赵叔孺、沈醉愚等成立淞社,又参加希社、沤社、鸥隐社及海上题襟馆等,一时篆刻名家为其治印者夥。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这批印章装在一只五层楠木箱中,第一屉33枚,第二屉32枚,第三屉21枚,第四屉13枚,第五屉11枚,总计110枚,大部分取材于青田石,作者包括黄士陵、徐新周、黄宾虹、王福厂、高野侯、吴研人、朱其石、容庚、王慧、邓尔雅、杨其光、汤安、何瑗玉等数十位近代印坛名人,阵容庞大。

虽然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云,但这批印章无论在整体规模、还是单品品相上,都依然保持完好。众所周知,1937年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对于中国的文物收藏而言,1937年同样是分水岭:丁丑大劫,文物毁于兵燹者不可胜计,幸存者或残缺、或损坏,难得全品。而潘飞声早三年前便已去世,他的这一箱印章能如此完好地流传至今,堪称奇迹。

当然这有赖于收藏者的尽心守护,这是安然度过历史洪流的重要保障。这批印章为曾仲鸣、方君璧夫妇颉颃楼旧藏。曾仲鸣为国府要员、汪精卫秘书,方君璧是著名女油画家,两人皆出身闽中望族,身份显赫。家学渊源,又尝留学巴黎,夫妻二人最喜结交文士画家,颉颃楼收藏书画印章颇为宏富,佳品甚多。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1922年,曾仲鸣、方君璧在法国结婚照。

曾、方二人早年随汪精卫出国,并从其学习诗词文章。汪精卫与方家素有交往,故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师友之间,感情非同一般。1939年,曾仲鸣在河内被前来刺杀汪精卫的军统特务误刺身死,后

传汪精卫曾送给方君璧一批珍贵藏品以表抚慰,藏品中便包括这箱潘飞声自用印及四十二方田黄印章。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20世纪30年代,曾仲鸣(后排左一)、方君璧(前排左一)、汪精卫(后排左四)与陈璧君(前排右二)在庐山牯岭。

1949年,方君璧移居国外,这批印章旋被带出国,从此一直收藏在大洋彼岸的方家后人手中。虽然后来颉颃楼所藏书画名迹均已捐赠波士顿博物馆、四十二方田黄印章亦已陆续散出,但是这一箱潘飞声自用印却仍未割舍,直到两年前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这批印章所刻内容为潘飞声名号、斋馆及常用闲章。其中名家数量之多,作品质量之精,实属罕见,几乎是清末民国印坛的一次小规模阅兵,无论是对于潘飞声个人的生平、艺术,还是对于当时的印坛状况,都极具研究价值。

印章的作者基本可以按地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出生或活跃于广东地区的,如黄士陵、邓尔雅、杨其光、吴研人、容庚等;一部分是活跃于

江浙、尤其是上海一带的,如徐新周、黄宾虹、王福厂、高野侯、汤安等。潘飞声生长于广东,近知天命之年移居上海,交友结社、研究金石,这批印章的作者构成基本跟他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活动地点相呼应。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欣赏(部分)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独立山人

边款:兰史宜用,乐陶持赠,牧甫篆刻,丁酉三月。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潘兰史

边款:兰叟属牧甫作。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天外蘋州

边款:兰叟潘君旧藉闽中,“天外蘋州”其故居之一隅也。属刻为印,用志不忘,丁酉三月士陵并记。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老剑

边款:牧甫。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飞声

边款:牧甫。

牧父篆刻规矩汉人,靡不臻妙,今为兰史作此,始无意求工,然亦无纵肆习气,尤觉可爱。光绪甲午中秋,仑西观于鹤洲并记。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不易

边款:兰史属牧甫作。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独立

边款:独立。空山独立,甘与世遗,四顾苍茫,惟能咏诗。兰史自铭,牧甫刻。奉题兰史大兄独立图卷。奔逸中郎绝俗姿,百年谁与证心期,论囷柱抱长沙策,争奈滔滔欲溺时。莽莽乾坤賸此身,本来面目未淄磷,风尘独立吾何惧,党锢应惭出熟人。弟杨其光呈稿。四亿万人黄种贵,二千余岁黑甜浓。君看独立山人侧,多少他人卧榻容。黄公度京卿过香海题老兰徵君独立图诗。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归盦

边款:兰史仁兄以归名斋,志其归自海外也。轻去其乡,古人所戒,兰史有焉,庚寅八月士陵记。

甲午客香海,十二月十七夜寓楼不戒于火,行箧俱毁,此印从烬余捡出无恙,必有神物护持矣,飞声记。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士陵刻青田石印

印文:天外题诗

边款:兰叟潘君游秦西归,著天外归槎录,为五千年山水、四万里狉榛一开面孔,因刻此印,以供文房,黄士陵。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黄宾虹刻青田石印

印文:西湖酒客

边款:兰史先生正,滨虹作。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徐新周刻青田石印

印文:词赋动江关

边款:老兰先生著作等身,足迹半天下,刻印奉赠。滨虹记,星州刻。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徐新周刻青田石印

印文:荷花生日在西湖

边款:兰史先生以六月二十四日游西子湖,属治此印,己酉八月吴中星州。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徐新周刻青田石印

印文:虎丘访剑西湖载酒

边款:兰史先生游虎丘西湖,归来属作此印,己酉八月徐星州。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徐新周刻青田石兽钮印

印文:翦淞阁

边款:宣统己酉六月兰史先生来寓吴淞,取苏诗颜所居,徐星州为刻印。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王福厂刻青田石印

印文:潘飞声印

边款:壬申正月廿五日,刻呈兰史先生正之,福庵时客沪。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高野候刻青田石印

印文:水晶庵道士

边款:野侯篆拟翦松词丈法教,乙卯九月。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汤安刻青田石印

印文:柏林讲经,锡兰访佛,居庸出塞,寒山听钟

边款:老兰先生少受德国聘,讲孔教于柏林,又泛印度洋,访释迦遗迹;前年独出居庸,览万里长城,近复游吴门,宿寒山寺,均见之诗文。命作此印,以志游踪,为仿汉铸法请正。丙辰三月汤安记。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杨其光刻青田石印

印文:羊城潘兰史随身书画

边款:兰史大兄嗜书画,鉴藏特富,尝客柏林,携所宝名人真迹远渡海外,其笃志好古恒若,刻不能去,人之造君者如入米家书画船。今又游客香江,胜慨骚情,依然如昨,而寓公珍弆,充牣尤豪,片羽吉光,常与老剑随身,气腾沧海。他日间缘尚结,旧雨时来,君其展卷篝灯,许我作卧游十日否。己亥冬仑西识。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杨其光刻青田石印

印文:潘飞声印

边款:兰史余密友也,昔在鹤洲草堂晨夕钓游,心性既同,讨论斯合。自游客柏林,垂别三年,正苦离索,今又羁纵香海,经岁一逢,欢忆曩时,渺如梦境,言念良友,我怀如何顷驰。二石寄镌,极意仿汉人印法归之,聊当加餐之嘱云尔。庚子仲冬杨其光。

颉颃楼旧藏潘飞声自用印

杨其光刻青田石印

印文:潘氏兰史

边款:余与老兰治印几逾百颗,虽绝不经意,无非惬当之章。老兰之于余印固癖类嗜痂,而此作尤为自得,且青田旧品近时罕有,老兰其秘藏之,余两人金石缘深,留作他年印证可。光绪庚子仲冬既望,仑西识于古窑村之花笑楼。

往期回顾


出品:东方国石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