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魂的大火真的是腐女的狂歡?還是觀衆漸漸從瑪麗蘇的套路中覺醒

一個多月的鎮魂落下帷幕,即便劇情各種邏輯不通,但不可否認這個夏天,它還是大火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席捲了整個網絡。這段時間我聽到很多對這部戲的評價,很多不喜歡的人都說是因為腐女的濾鏡才讓這部戲火了起來。那鎮魂的大火真的是隻是一場所謂的腐女的狂歡麼?

鎮魂的大火真的是腐女的狂歡?還是觀眾漸漸從瑪麗蘇的套路中覺醒

坦白說,小編本身的一些經歷讓我一直對耽美是抗拒的,鎮魂一開始也不例外。所以一開始鎮魂開播我是沒有看的,可是因為現在很多劇,真的看了幾分鐘就看不下去了覺得很膩味,不知道這種心情從何時起,又要到何時終。這些劇都一樣的套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一路開掛的人生跟不服輸的奮鬥到達人生巔峰;又或是一個家族禍起蕭牆。這樣的劇情看一次兩次覺得挺有意思,只是看多了甚至有時候在某個物品剛出現的時候就已經腦補了所有的過程跟結局不免覺得興趣缺缺。也許相對一眼能看穿的結局的瑪麗蘇劇而言,我們已不再沉溺那些瑪麗蘇的人設跟劇情了,已慢慢清醒了。鎮魂真正吸引到我的是小說裡一些事件所想要表述的內容還有人物的深情,在這裡主角不再是整天追在對方身後搞些么蛾子或是被么蛾子迫害。

鎮魂的大火真的是腐女的狂歡?還是觀眾漸漸從瑪麗蘇的套路中覺醒

編劇在改編鎮魂的時候,也許是受了很多方面的制約,很多故事已經變了味道。

就像功德筆這個部分,我對小說裡有一段話一直印象很深刻,為功德而積善,為報應而避惡,功德既生,則本心已死,純善已死。功德古木的名字或許就是為了諷刺這一切。對比現在的社會,就像扶跌倒的老人現象一樣,幫人跟被幫的選擇不僅僅是這個動作本身了,還有這個動作所會帶來的後果跟影響。

而小說裡的王向陽只是一個勤勤懇懇的普通人,他一生沒有做過惡, 卻是勞苦半輩子, 末了又落了個荒謬又可悲的下場。一個人要是恨到了極致,心裡是容不下任何柔軟的感情的。還有那個天生五行缺德的婦女,身上每個毛孔都滲透出咄咄逼人的小惡毒,沒一處致命,但是沒一處不咬人。

這些才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吧。我們不在糾結與男主跟女主今天是怎樣相遇,是不是會有浪漫,而是通過這些開始反思自己身邊的人跟事。我想這才是編劇們更應該花心思的地方,劇情不是為了讓人覺得生活的下一個轉角就瑪麗蘇,而是真的可以讓人反思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鎮魂的風暴中,小說無疑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而同時兩個男主用自己的演技徹底征服了觀眾。

鎮魂的大火真的是腐女的狂歡?還是觀眾漸漸從瑪麗蘇的套路中覺醒

所以,請各位編劇們醒醒,我們要的不是粗製濫造的劇情,我們要的有內涵的值得反思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劇情!我們要的不是兩個帥男生為了吸引大家注意而所謂賣腐,我們需要的是演員能真正去了解自己想去詮釋的角色,用自己的演技把觀眾帶入而引起的共鳴!

鎮魂的大火真的是腐女的狂歡?還是觀眾漸漸從瑪麗蘇的套路中覺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