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实现“不跑为常态,跑一次是例外”

互联网+政务服务

概述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民数量继续稳居全球首位。2016年大数据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第二十七章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彰显了国家对于大数据战略的重视。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16年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保持44.2%的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近150亿元人民币。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解决思路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数据共享交换为基础,以“不跑为常态,跑一次是例外”为目标,实现办事“零填报、秒办理、不见面”。同时基于讯飞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和智能搜索引擎、多维分析引擎及规则引擎等模型搭建,实现基于场景式的政务服务事项自动推荐、自动办理、自动联办等,创新打造“AI+政务服务”应用,引领“互联网+政务服务”未来发展。

互联网+政务实现“不跑为常态,跑一次是例外”

产品介绍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拓展线上办事渠道

将为民、为企服务事项全部放到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上,方便老百姓快速便捷地查找目标办理事项,随时随地快速申办、预约,并对办事中疑惑、想法和不满进行多途径的咨询、建议和投诉,实现同源管理、多端发布,最终打造一个可信、便捷、权威、高效的网上办事体系。

互联网+政务实现“不跑为常态,跑一次是例外”


ž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内部监管一个平台”

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

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将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统一管理。

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预约、预审、受理、收费、送达、评价等环节的管理,以及对互联网门户提供的咨询、投诉、建议等互动服务的办理。

电子监察系统

电子监察系统是指对政务服务事项运行全过程进行网上监察,涵盖事前、事中、事后过程,是支撑政务服务事项公开透明运行的保障。

电子证照管理系统

以数字方式存储、传输的证件、执照、批文等审批结果信息,是支撑政务服务运行的重要基础数据。

ž业务办理系统——内部审批专业系统

ž对于没有独立业务办理系统的部门,可直接在统建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系统中完成事项内部审批环节。内部审批包括业务审批、特别处置、内部监察等功能。

žž基础支撑平台——为平台运行提供基础支撑能力

统一消息中心

为各业务平台之间提供统一消息转发和存储服务,实现整个平台中各业务系统消息类型的适配和信息交换。

电子印章系统

以先进的数字技术模拟传统实物印章,其加盖的电子文件具有与实物印章加盖的纸张文件相同的外观、相同的有效性。

物流配套管理

与第三方快递物流平台无缝对接,提供申请材料和办理结果快递服务,实时交换快递服务申请数据和物流状态信息。

统一用户认证中心

建设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逐步做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

运行监控中心

实现对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进行全方面集中监控。

缴费管理

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支付入口。

特色亮点

互联网+政务实现“不跑为常态,跑一次是例外”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

亮点一

利用“人脸+声纹”双重生物认证技术替代传统的密码口令认证方式,使得用户认证更加安全、高效和易用,提升用户体验。

亮点二

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对办事过程中申请人提交的复印件等材料进行识别,并进行结构化处理,同时结合审批要素进行自动比对,为审核、审批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辅助审批,提升审批效率。

亮点三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围绕群众办“一件事”为标准,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梳理各类行业政务服务业务流程和逻辑,实现基于场景式的政务服务事项自动推荐、自动办理、自动联办等,真正实现政务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的转变。

亮点四

依托智能语音技术,针对办事服务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知识库梳理,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应用,实现政务热线服务的智能化,打造24小时在线服务。

亮点五

将智能政务服务机器人放置在政务服务大厅和社区为民服务中心,通过机器人可以实现日常接待讲解、办事导引、办事咨询、办件查询及简单事项自助办理等,一定程度缓解大厅服务压力。

互联网+政务实现“不跑为常态,跑一次是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