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諺語


諺語是通俗淺易、生動活潑的韻語或短句,主要以口語形式,在廣大群眾中間流傳習用,是表現群眾生活經驗或感受的一種現成語。

一、諺語具有以下特點:


①意義的完整性。

諺語是完整的句子,表示判斷或推理,常用來印證或代替自己的觀點,例如: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裡的'諸葛亮…"作者用"三個臭皮匠,合成個諸葛亮"這個諺語論證了自己的觀點:"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

②語言的通俗化。

諺語是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語言通俗曉暢,

不露雕琢痕跡,很少有書面氣息,很多複句形式的

諺語結構整齊,合轍押韻,便於口頭流傳。例如:

好種出好苗,好樹結好桃。

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

一人挑土不顯眼,眾人挑土堆成山。

進山不怕虎傷人,下海不怕龍捲身。

③結構穩定性。

諺語代代慣用,廣為流傳,結構趨於穩定,所以人們說話時,可以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例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賤賣無好貨,好貨不賤賣"等,這些諺語經常掛在人們嘴邊。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二、諺語有以下類型:


①農諺。如:

深栽茄子淺栽蔥。

種地選好種,土地多兩壟。

秋後不深耕,來年蟲子生。

小滿芝麻芒種谷。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

過了芒種,不可搶種。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②氣象諺。如: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

立夏東風搖,麥子水中撈。

秋後雨水多,來夏淹出坡。

燕子高飛晴天告,燕子低飛雨天報。

③諷頌諺。如:

紅軍到,百姓笑。

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產黨。

天下烏鴉一般黑,世上財主一樣狠。

④哲理諺。如:

有理不在聲高。

繩鋸木頭斷,水滴石頭穿。

路越走越寬,理越辯越明。

劈柴看柴紋,講話憑道理。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

一鍬不能挖個井,一口不能吃個餅。

⑤規誡諺。如:

真金不怕火煉。

來而不往非禮也。

松柏不怕嚴寒。

寧讓親人嗔,別讓敵人親。

交人交心,澆花澆根。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⑥風土諺。如: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早穿皮襖午穿紗,守著火盆吃西瓜

關東城,三宗寶,人參貂皮鹿茸角。

⑦常識諺。如:

藥補不如食補。

近山多雨,近海多風。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傷筋動骨一百天。

⑧林業諺。如:

移樹無時,莫叫樹知。

搞好四旁綠化,風水旱澇不怕。

楊樹三年不稱活,棗樹三年不稱死。

高山松柏核桃溝,沿河兩岸栽楊柳。

⑨漁業諺。如:

水大魚寬。

小滿前後魚汛旺。

緊拉魚,慢拉蝦。

四月月半潮,黃魚滿船搖。

春釣邊,秋釣灘,夏季釣中間。

⑩副業諺。如:

栽桑點桐,到老不窮。

養雞養鵝,零錢最活。

農家不養蠶,只好去穿棉。

11、物業諺。如:

羊盼清明牛盼夏。

冬天不喂牛,春天急白頭。

農家第一寶,六畜擠滿槽。

老牛老馬過一冬,害怕正二三月的擺頭風。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歡迎家長評論、轉發!

人教版語文1—3年級“每課一練”,語文園地一精選同步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