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饅頭」也是檢驗幹部作風「試金石」

“我在單位幹了20多年,負責食堂管理,確實存在偶爾將主食帶回家的情況。”片刻沉默後,李某解釋稱,“食堂的饅頭嗆面製作,拿幾個就省得晚上回家再做了;剛開始拿一兩個也沒人敢說什麼,一來二去也就不當回事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的政治意識不夠強,在一些細節方面也沒有注意;今後一定嚴格要求自己,保證不再出現類似問題……”近日,北京市昌平區紀委監委駐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紀檢監察組某監督單位的黨員李某,在接受所在單位黨委談話提醒時表示。因從食堂帶“幾個饅頭”回家被談話提醒,是昌平區積極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一個縮影。(10月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確,很多貪官的第一步就是一些微小的細節,就是那些生活中的“小事”,而“小偷偷針,大偷偷金”也就是告誡眾人要重視那些被忽視的“點滴”,即便是蠅頭小利也不能動歪心思,更不能亂伸手。

或許有的人會為這位黨員李某叫屈,從單位食堂帶“幾個饅頭”並不是啥大事,至於被談話提醒嗎?抱有這樣思想的人也說明了他們思想上存在問題,對自己的錯誤根本沒有發覺,認為這樣的“小事”不值得一提,甚至是小題大做。

“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從單位食堂拿饅頭的行為與“小偷”無疑,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從根本意義上來說都是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而人品上的“失守”,官德上的失範往往是黨員幹部走向腐敗的第一“潰壩”。

其實,類似於黨員李某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把手伸向了“公共財物”,這樣的做法看起來不傷大雅,但是這卻是作風上的一大頑疾,歸根結底還是信仰大堤的崩塌。

“幾個饅頭”看起來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卻反映出了一個黨員幹部對自己失之於寬,失之於松的問題,更因為他這種“不當回事”更容易讓自己在“溫水煮青蛙”中不斷失去底線,失去堅守。

所以,從單位拿“幾個饅頭”並非小事,相反這是關係到一個黨員幹部的聲譽,也關係到作風的問題,可以說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不能把持住自己,能不能約束好自己,就是幹部作風的“試金石”。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只有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才能夠讓幹部走得更遠,通過談話提醒的方式讓幹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才能夠管住“小節”,不失“大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