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位居中國金融第四城的廣州,打響了擴大金融開放的第一槍

長期位居中國金融第四城的廣州,打響了擴大金融開放的第一槍

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

9月5日,《關於廣州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提高金融國際化水平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新聞發佈會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行,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發佈。

省金融辦、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駐粵機構“一行三局”,廣州市金融局,廣州各區政府金融工作部門,在穗部分金融機構,部分廣東省、廣州市高校及科研機構、廣州金融業協會、廣州金交會公司、媒體等共約120人參加了會議。

《實施意見》中公佈的一些數據,值得大家關注:

依託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在人民幣跨境業務、綠色金融試點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截至7月末,落戶南沙的金融及類金融企業5542家,今年新增2245家,其中融資租賃企業(含金融租賃)1551家,註冊資金3731億元,融資租賃企業累計業務合同餘額2000億元;跨境人民幣貸款備案金額61.69億元,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446.92億元。

長期位居中國金融第四城的廣州,打響了擴大金融開放的第一槍

細化的金融開放政策至少包括這11項:

1、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2、允許外國銀行在廣州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

3、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

4、支持商業銀行在廣州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

5、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爭取加快取消證券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6、擴大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業務範圍,允許其從事經紀、諮詢等;

7、支持符合設立外資參股證券公司條件的港澳金融機構在廣州設立1家兩地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支持在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設立兩地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

8、放開廣州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落實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的要求,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到廣州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

9、港澳保險經紀公司在穗設立獨資保險代理公司的總資產要求由不低於2億美元降至不低於50萬港幣。

10、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金融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11、降低港資澳資金融機構准入門檻。

本次《實施意見》的最大亮點有二:

一是國內一線城市中首個為金融領域出臺的專項對外開放實施意見。

二是這項新政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為什麼,廣州要做一線城市首個、大力度推出加大金融開放政策呢?不妨一起來看一些數據——

01

2016年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排名

長期位居中國金融第四城的廣州,打響了擴大金融開放的第一槍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在2017年年初聯合出品的《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

金融競爭力指數得分靠前的是一線城市。比如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註冊所在地,以及金融監管機構和調控機構的所在地,金融競爭力全國第一。

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二。深圳雖然不是直轄市,但是作為計劃單列市,且有深圳主板交易所,所以儘管深圳經濟總量不如廣州,但是金融競爭力比廣州要高。

分項指標來看,上海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宏觀指數位居第一,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天津、廣州、青島分別位居第四到第六名。蘇州和重慶位居其後;金融機構實力指數北京獨大。融資能力指數北京第一,上海第二;金融績效指數京滬深分居前三名;軟環境指數深圳第一,廣州、福州位居第二、第三。機構和交易所指數三甲為北京、上海、鄭州。

廣州金融競爭力超過直轄市天津和重慶,這表明廣州本身仍是華南重要的金融中心。但是,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廣州得分領先天津、重慶並不太多,但是與深圳之間又有較大距離,所以長期位於全國金融第四城的位置難以提升。

02

2017年中國10大城市金融業增加值詳情

長期位居中國金融第四城的廣州,打響了擴大金融開放的第一槍

關於廣州金融行業發展水平情況,2017年的金融業增加值情況或許可以更好說明。

在這份數據中,我們大致可以把排名前六的城市分為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

1、上海5330.54億

2、北京4634.50億

3、深圳3059.98億

第二梯隊:

4、廣州1998.76億

5、天津1951.75億

6、重慶1813.73億

從2017年金融業增加值體量來看,廣州和天津之間的差距極小,但是和深圳之間卻明顯差開了一個身位。事實上深圳近兩年經濟總量超越廣州,與深圳的華南金融中心城市定位關係密切。

相比身前的北京和深圳,廣州在2017年金融業增速並不算慢,但是和身後的天津、重慶、成都一比,則壓力仍舊十分巨大。

03

第九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2017)

長期位居中國金融第四城的廣州,打響了擴大金融開放的第一槍

而根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去年9月份推出的第九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顯示:

“金融產業績效十強”金融中心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廣州、天津、杭州、西安、南京和重慶。

“金融機構實力十強”金融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

廣州、天津、成都、重慶、杭州、南京和蘇州。

“金融市場規模十強”金融中心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大連、鄭州、青島、天津、廣州、成都和武漢。

“金融生態環境十強”金融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南京、重慶、武漢和成都。

在這份數據上,廣州雖然綜合得分也同樣位於第四位,不過得分上並沒有和之後的城市明顯拉開距離,尤其與相鄰的深圳之間的距離也比較明顯。

更關鍵的是,相比北上深三城只要談到金融,便可在各個金融細分指標上都位列前三不同,廣州在部分金融指標上,還存在掉出第四位的子項,這無疑是廣州重要的“木桶短板”。

事實上,廣州當前金融行業現狀,與早些年國家重點支持深圳特區建設,平衡城市發展格局關係重大。不同於其他行業,金融業屬於強政策性行業,政策能夠給予行業發展方向很大的影響。

一個上交所、一個深交所,就足以讓上海和深圳二城坐實華東和華南金融中心寶座。而作為中國金融決策中心的北京,則更是穩居中國金融政策的上風上水之低,旱澇保收。

在這樣的格局下,廣州率先開國內一線城市金融擴大開放的首槍,完全可以理解。而在金融市場化指數全國領先的廣州,經過此次的金融擴大開放,能夠綻放出怎樣的火花,我們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