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影视的的变化,远比你想象的多

在国内电影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革新从未间断,院线制改革、国际化主创团队,收购好莱坞影院,互联网票务平台上线……发行环节的创新看上去似乎少了些,但国内电影发行业并没有、也不可能止步不前。互联网时代发展和公众观影需求变化,促使中外电影市场不断革新,推动着发行领域的变化。今天我们聚焦电影发行,一窥这个影片银幕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出现的中外新趋势。

火神影视的的变化,远比你想象的多

曾经的发行必备物资——胶片

发行市场多元化的“4+3”

今年北京电影节期间,电影业大佬齐聚一堂,对于发行领域的新趋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宝林认为:多元环境是影响电影市场的重要因素,而电影发行离不开电影产业这个大环境,也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比如人文、经济、科技、数字化、互联网等环境的变化都可以影响到整个电影发行的多元化,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主体的多元化。过去中影发行是江湖老大,在全国电影市场以中影为龙头到省、市、县的发行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这种发行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不仅有几千个制片机构,还有专门从事发行业务的新生力量在崛起,很多新兴发行公司也有很好的业绩,发行了不少成功的影片。

资本的多元化。现在电影产业跨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资本运作越来越多,投资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国有、民营、混合型经济的主体,投资电影发行主体也越来越多。

营销手段的多元化。过去发行影片海报多是张贴在路牌上,物料发给影院、媒体做一些报道、拷贝就可以了,现在的营销手段铺天盖地,包括传统的、新型的、票补、保底、垫付宣发费等。

竞争的多元化。去年有七百多部影片上映,各大片方都在竞争这个市场,影片类型、等级、规模各不相同,能否挤进主流院线发行、排片多少、上映时长都有竞争,而且院线之间也有竞争。

电影内容多元化。这几年中国电影票房产出比较多的国产片在喜剧片、爱情片,好莱坞影片主要在魔幻、英雄片,电影内容多元化体现比较明显,这也意味着不同类型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观众的多元化。中国电影观众比例最高的人数都在18—39岁这个年龄层,和美国是差不多的,但近来也出现不少老少皆宜的影片,从18岁以下,40岁以上的观众都有自己钟爱的电影类型,但目前来看中国观众的多元化趋势还是不够的。

发行方式和发行终端的多元化。现在几大互联网平台都从过去的电商平台进入发行、上游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