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矣。至柔无形,利物不争”,书得真性,自在天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人的品格应该像水一般,做事情行云流水,静止如水。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将书法作品《上善若水》作为生日礼物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其实书法家都爱写“上善若水”,原来“上善若水”的气质和书法家很搭,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

20位大师书法皆精典之作!书法还是要学古人,取法乎上。那么问题来了,哪位书家的你最喜欢呢?

王羲之

303年—361年

王羲之的用笔,一改钟书的隶笔起止,在起笔处有挫衄的按笔动作,多以方笔入纸;而收笔处不着意折笔重按,而是轻提回带;在运笔速度上是缓前急后;在笔画形态上求其匀整遒紧,势如列阵。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经过这一鼎革,王羲之将楷书引入了端庄而生动的‘今体’ 阶段。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

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

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和气生财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王羲之字


钟繇

151年-230年

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

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

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包容万物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钟繇字


智永

生卒不详

智永书法成就,历代书家多所推崇。明董其昌说他“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清何绍基说他所书草书《千字文》:“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仔细玩味其墨迹《千字文》,可领略其藏头护尾,涵蓄内敛,一波三折,柔美内蕴的艺术风格。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

若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

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

亦可水滴石穿。

以柔克刚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智永法师字


欧阳询

557年一641年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

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百折不饶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欧阳询字

褚遂良

596年-659年

每当我们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不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一起,被后人称为“晋唐传统”。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占着异常重要的位置。从某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

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

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能屈能伸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褚遂良字

颜真卿

709年—784年

颜真卿书法特点主要从形上面,雄厚挺拔一反初唐时期书法的纤瘦硬骨改为丰腴雄伟,宽体而气势恢宏,楷书的一笔一划就像人的筋骨遒劲有力、凛然大气,有盛唐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是时代、人格和字体的完美结合。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柳公权

778年—865年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孙过庭

646年—691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蔡襄

1012年-1067年

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黄庭坚

1045年—1105年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苏轼

1037年—1101年

苏轼天性非凡,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各地,反而为他创造了见识天下各地书法成就的机会,及供自己把握的充分的时间。这都是他得以研习书法的契机。苏轼创造的书法成就可以与王羲之和颜真卿并列,成为影响书法艺术史对或楷书具有开创性的三杰。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米芾

1051年-1107年

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字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它从不参与争斗,也不为利益虚名,

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周济天下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米芾字

赵孟頫

1254年—1322年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

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

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功成身退,这是成功的最高境界。

功成身退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赵孟頫字

祝允明

1461年-1527年

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王宠

1494年—1533年

他虽是祝允明、文徵明的后辈,却与他们并称为吴中三家。精小楷,尤善行草。其书法初摹虞世南、王献之,后稍出己意,行书和草书一反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运笔速度较慢,比较注意点画得失,以沉着的笔触从容书写,形成一种古拙典雅的风格,巧中寓拙,婉绰而疏逸。别具一种沉静的风神,在明代别树一帜。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徐渭

1521年—1593年

徐渭的书法之所以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在于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书家纷杂而激越的主体情绪。现在常谈到的主体意识其实在徐渭的作品中早已非常明显;另外,一种明确的书法“创作”意识也表露无遗,虽然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并上升到理论上,但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雅玩这一点是肯定的。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董其昌

1555—1636

董其昌兼工楷、行、草书,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在书法理论上,他强调书法贵有古意,认为书法必须熟后能生,即以生拙之态来掩饰技法的娴熟,借以表现书法的"士气"。这些与他在绘画理论上提出的南北宗论是相通的。董其昌创造了一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秀雅风格。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王铎

1592—1652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朱耷

1626—约1705年

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伊秉绶

1754—1815

书法伊秉绶拜刘墉为师,得古龙晴之笔法,于颜鲁公用功最多,尤于平画宽结着力,力追简朴古隶神韵,形成独特的风格,隶书之法自创一家。近人沙孟海说:“伊秉绶是隶书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大成,很对。其实,他的作品无体不佳,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的境界。除去篆书不是他常写的外,其余色色都比邓石如境界来得高。”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吴昌硕

1844-1927

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他的书画艺术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气息。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们常说谁谁的作品有金石气息,其实这种评论标准都是从吴昌硕的作品风格出现以后才有的。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22位大师"上善若水"书法皆精典之作!可谓古今大家,各有千秋。你最喜欢谁“写”的呢?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莫能胜之。”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果来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挡的。

“水”对老子而言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也折射出为人处世的“七智”,做到这七条,方能和水一样“不争,几于道”。

▌一曰守拙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居善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居善地”意指善人居所如水般顺应自然,善于选择地方。找到合适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因为自己的才能、个性、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是否相容,是我们在选择人生站位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如果没有认清自我,定了错误的或者违背本心的人生目标,则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心善渊,拥有清澈平静的心灵

东晋陶渊明放下一句“吾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后,便于“悠然见南山”的一片静景中结庐,开始过上了“心远地自偏”的生活。他的心灵和深潭一样清澈平静,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

反观我们也一样,要想在物质社会避免受到不良习气的污染和惊扰,则需保持内心的平和安静。心静如水,则能做到“无欲望则静止,静止则明朗”。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与善仁,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

“与善仁”,对待人因该像水一样润泽万物,即对强者尊重,对弱者理解与嘉许。许多人对强者能保持足够尊敬,对弱者却心有轻视;或者对弱者表示亲近,对强者却心存排斥,这不是真正的“仁”。

如果无论强者和弱者,我们都能待之以仁,就可得众之力,无所不成。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言善信,诚信是人之立身之本

“言善信”指的是说话像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商鞅变法曾立木为信,在百姓心里树立起了威信,从而使秦国迅速壮大统一中国。

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则需做到“一诚天下动”,并时常谨记“轻诺必寡信”。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正善治,学会稳妥地掌控局势

“正善治”反映了水海阔天空、把握大势的气魄。之所以三国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胜袁绍统一北方,其重要一点就是曹操听从了谋士许攸的建议后洞察局势,最后精心谋划,纵火乌巢,从而彻底扭转战局。

想要把自身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就必须高屋建瓴,有条不紊地牢牢掌控局势。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事善能,要善于发挥才能处事

“事善能”指的是处事如水般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

在做任何事的时候,越是难事就越要将其简单化和间接化处理,把自己的精力充分地嵌入事中,才能把才能发挥得恰到好处,结果也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动善时,处事要懂得把握时机

“动善时”指的是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顺随天时,懂得把握时机。而至于什么时候开始行动才合适,则取决于个人的眼光和阅历。

如果我们的眼光与阅历不够,要做到“动善时”就得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除此之外,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去做,则大业可成。


历代20位书法高人“上善若水”大比拼,你更喜欢谁?


为人处世应如水。人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在于他是否能体会这“水之七善”,等到这“七善”具备了,那么就定能做到“夫唯不争,故无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