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家乡之《家里的灶头》

灶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铁锅和一只汤罐,布排得疏密有致。围着锅的是灶沿,用方砖随形镶拼而成。

-----《 家里的灶头》

最爱家乡之《家里的灶头》

不论南方北方,灶台都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而灶头则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甜蜜的源头。钢筋水泥的今天,我们亦发怀念曾经的老灶台,怀念灶膛里火红的柴禾,烟囱里袅袅淡淡的炊烟。灶台是我们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标志,它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快乐,带给我们味蕾和心灵上的满足。

大部分80后及以前的人对灶台都应该有着深刻的记忆。在乡下老家,儿时成长的地方,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两个灶台。一个在屋内,连着火炕,用来在天冷的时候做饭取暖。一个在屋外,在天气转热时分启动,在院子里烹饪一家老小的美食。这些灶台看上去简陋朴素,但却是手艺极好的泥瓦匠人才能做好,在当时是很吃香的一门手艺。天气暖和的时候,家里就会启用院子里的灶台。去年秋收的玉米麦秸杆,父亲劈好的木头,都是很好的燃料。每到做饭时分,家家户户就会生火做饭,一道道炊烟自小院袅袅升起。

最爱家乡之《家里的灶头》

夏日,天色将黑未黑之时,母亲们的召唤就此起彼伏。在外奔跑玩耍的我们就如同得到圣令一般,齐齐奔向自家的灶台。若是饭菜好了,必定趁大人不注意偷食一两口,在母亲的嗔怪或骂声中去洗干净自己的猫爪。若是饭菜还未出锅,必定会添柴帮忙,能把一膛火看照的又快又旺,那也是一门本事呢。饭菜都好了,我们是谁都不许动的。第一晚饭一定是端给父亲的,因为他是一家之主,然后才是我们这些小馋虫。

一家人就在院子里围着一块大石而坐,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偶有几声归巢鸟儿的啼叫,四周树叶哗哗作响,远处还会传来些微的蛙鸣声。童年就和这美景以及灶膛里深深浅浅的火光一起留在了记忆中。好的灶台,烧起来火苗极旺,做饭也快,连带着冬天的火炕都被烧的热乎乎的,坐在上面会让人忘记外面的天寒地冻。

记忆中的冬天,每天早上都是在母亲烧火做饭的声音中苏醒。淡淡的柴禾味,烧的呼呼作响的锅灶,若有若无的饭菜香味,总是让我们姐妹在被窝里就觉得好幸福。母亲会把炒好的菜放在灶台上,偶尔会投喂一两口给迫不及待的我们,那个时刻, 那一方小小的灶台,就盛满了家人所有的甜蜜与幸福。

做完饭后灶膛里的余灰也是不能浪费的,我们会放几只红薯进去。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拿火钳挖开夹出来,香甜美味的烤红薯香味就扑鼻而来。一边烫的跳脚一边剥皮,最喜欢烤的黄脆娇嫩的地方,咬一口感觉整个人生都充满了幸福。而大抵在每家每户的灶台上,都会供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那一方小小的画像下面,人们总会虔诚的摆好香炉。在每年的小年到来之际,恭恭敬敬的奉上三炷香 ,磕头作揖,望灶王爷可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到除夕之夜,再把灶王爷夫妻请回来,以保佑一家人来年富足有余。

最爱家乡之《家里的灶头》

灶台,不仅仅是供给我们吃食的地方。那一方小小的天地,承载着母亲对我们的爱,承载着家的记忆,承载着永不忘怀的故乡和童年的味道。就像舌尖上的中国说的: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国》

小小的灶台,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的温暖。就像故乡的小路,母亲的微笑,让人永远留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