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進軍韓國,三星「後院」要起火?

最近,小米抓到了不少眼球——經歷八年艱辛創業,最終成功在港上市。接著,小米又有了新的動作,紅米Note5衝入韓國市場。

有消息稱,小米將和韓國兩大電信公司SK電信和韓國電信(KT)展開合作,推出定價為29.92萬韓元(合265美元)的智能手機紅米Note5。據悉,韓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LGUplus並未銷售小米的產品,但韓國最主流的運營商都將與紅米Note5展開合作。

小米進軍韓國,三星“後院”要起火?

這是小米第一次與韓國本土的電信公司展開合作,向韓國本土消費者推廣自家的智能手機產品。當然,此前,小米旗下的手機也能夠在韓國的一些零售商或網絡零售店購買到。

說到韓國,科技優勢是其最大的標籤。小米勇闖韓國,是否能贏得一席之地?

首先來探究一下嚴峻市場形勢。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Analytics發佈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在韓國市場出貨390萬部,市場佔比為65.3%;第二名是蘋果,出貨100萬臺,市場佔比16.7%;第三名是LG,市場佔比12.2%。

三星在韓國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另外,根據PewResearchCenter在上月發佈的報告,韓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位居全球第一,達到了94%,剩下的6%是功能機用戶——也是說,要靠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換來獲取用戶,基本上沒有可能。

眾多數據似乎在告訴人們,小米在韓國的未來並不明朗,但是在筆者看來,完全不用消極以待。

近兩年,小米公司不斷擴展國際化道路,先後進軍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數據表明,小米手機已經進入7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1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市場前5名。

小米進軍韓國,三星“後院”要起火?

事實上,對於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三星來說,它在智能手機行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三星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老大地位被來自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小米——超越。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此前發佈報告稱,小米在印度市場保持領先地位,2018年一季度的市場份額為31%。

可以說,小米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存在感,並不是一個新人。

另外,在韓國,小米也已然有了自己的敲門磚:充電寶。當地市場民眾對小米並不是很陌生。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韓國的聚合物移動電源市場以每年約25%的速度成長,而小米的移動電源一度佔領了韓國充電寶市場的近80%。小米在韓國,已經儼然成為了移動電源的“代名詞”。可以說,一款產品的火暴,直接帶動了小米生態鏈在韓國業界受到巨大的關注。

當移動電源受到了關注以後,民眾自然也會陸續關注小米的其他產品,再加上這些產品填補了韓國本土品牌中端產品的缺失,受到韓國民眾的追捧和歡迎也是理所當然。

而之後,不論是紅米Note5,或是其他品牌體驗的增加,小米方面對於生態鏈的擴大,都擁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

當初,為了給上市造勢,在過去半年中,小米的國際化戰略開始提速,比如該公司和李嘉誠旗下電信運營商合作,進入了歐洲手機市場。而現在,進軍韓國對於小米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小米進軍韓國,三星“後院”要起火?

紅米Note5雖然很難正面與三星硬拼,但它可以對準三星覆蓋不到的那部分消費者群體,但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種姿態,如果能在韓國獲得一定的市場,很好地存活下來,也是對全球智能手機霸主三星的一種挑戰。

至於未來,小米怎樣在國際上立足,筆者認為,性價比這個重要的指標,不能丟。其次,技術是核心競爭點,也是把握好用戶的關鍵因素,實踐告訴我們,永遠保持最領先的技術優勢,創新產品,才能抓到精準客戶。最後,售後配套方面也要多下功夫。例如,此前小米手機在韓國全國只有一所維修站,而三星電子在韓國一共有186個維修站,這顯然是很難滿足韓國消費者的需求,應該加以重視。

除此以外,小米還需要重視細節問題,比如,此前,華為、索尼等國際知名廠商的智能手機,在進入韓國市場以後,均相較全球平均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價格上漲,曾引發部分消費者的不滿。要想獲得部分消費群體的認可,切不可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