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
从慈禧太后生下同治后,清宫中近半个世纪就再也没有听到婴儿的啼哭声,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宫荒”。
之后,清廷连续三个皇帝都是幼年登基,而且三个皇帝都没有子嗣,从命理运数上说,这是典型的“天命所终”。
简单说就是,清朝的气数,尽了!
连续三个儿皇帝,而且三个都生不出儿子,如果这朝廷还不灭亡,真是奇了怪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清廷在在风雨飘摇中继续支撑六七十年,这真是托了老祖宗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大帝的丰功伟绩,否则早就该玩完了。
那么,如果不是儿皇帝登基,而是成年皇帝继位的话,那清廷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吗?
这个却是很难说的。
首先,这个继位的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同治皇帝未满20就死了、溥仪退位时未满十岁,这两位就不说了,就光绪皇帝亲政之后,也算是成年皇帝了,他的政绩又如何呢?
也许有人说,如果把康熙雍正乾隆这种厉害的皇帝换来,那晚清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如果是这样,只能说,会好一点,但要说完全扭转当时的东西方差距,恐怕是不现实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1800年工业革命以来,东西方的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全方位的落后。
这就是说,不是像洋务派说的那样,中国和西方差的仅仅是坚船利炮,事实上,真正的差距是背后的产业力量。
再深入说的话就是,中国仍旧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仅是买几艘战舰和几门大炮就可以拉平差距的;
真正的问题是,西方已经步入工业化社会,其工业势力已经在加速度发展,东西方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而且,东西方也不仅仅是产业差距,产业的背后,是技术创新能力、教育、文化、制度、艺术、法律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差距,这绝不是一二十年的追赶就能弥补的。
而且,你在追赶,人家难道就停步不前,等着你吗?
当然不会!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便是康熙大帝再世,要想赶上西方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拼命追赶尚且做不到,何况是近一百年还自己在瞎折腾呢?
坑爹史册
非也非也,我们要清楚,清廷腐烂不止是皇帝,最根本的是整个统治阶层都已经古朽。在十九世纪强大的西方文明面前,这样一个腐朽的封建大帝国,死亡是迟早的事,只是死法有异罢了。
想通过变法来刮骨疗毒,对统治阶级而言是极其痛苦的。而且历史上的变法贵族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他们手中的权柄终究被抢夺干净,而之后要不成了傀儡、要不成了刀下亡魂。
他们肯定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旧贵族们顽固地挣扎,想再博一把,终于把这个风雨飘摇的旧帝国整的乱七八糟。
“好吧,大家一起玩完”
于是革命爆发了,人们意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拯救这个苦难的帝国。
大清终究完了。
观察日本
首先,晚清和以往王朝面临的压力更大,有内在的农民阶级和外在的西方列强的双重打击,已经存在200年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很难抵御这两股力量的冲击。
其次,封建社会制度的封闭性和腐朽性。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不详说。
第三,从嘉庆开始皇帝的能力和身体一代不如一代,掌舵之人都不行了,国家的大船不飘摇才怪。
第四,清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他们认为西方列强不过是想通商或者占地,不会推翻他,而汉人才是他们最可怕的敌人,所以每次列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最终都会选择谈判割地赔钱,却不会像埃塞俄比亚国王那样发动群众一起对外。所以晚清越来越飘摇,最终走向灭亡。
不能怪慈禧,她之前的皇帝已经在卖国了,她死后大清亡了。不能指望光绪,即使他干掉慈禧戊戌变法成功,他也不会从封建国家的傀儡皇帝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傀儡。
半球女孩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逻辑是可以颠倒一下的,不是因为皇帝生不出儿子才导致的晚清政治局面风雨飘摇,而是因为晚清政治局面风雨飘摇,皇帝才生不出儿子来的。
其实皇帝无子并不会导致政局不稳,只要朝中有德高望重的皇室宗亲或者是有功之臣、首辅大臣之类的人物存在,在旁支中确立一人继位是很容易的,政局一样会平稳传承,这种例子在封建社会中屡见不鲜。而恰恰因为清朝最后的三个皇帝都无子,这难免不让人多想,可能这就是清朝乃至封建王朝落幕的一个侧面体现吧。
提到晚清,避也避不开的人就是慈禧太后了,这个毒害了中国半个世纪的老太婆其实是导致晚清政治局面一塌糊涂,皇帝生不出儿子的罪魁祸首。
晚清最后的三个皇帝分别是同治、光绪、宣统,而生不出儿子的皇帝也是他们三位,同治是慈禧太后的唯一儿子,光绪是她妹妹的儿子,宣统祖父的嫡福晋是慈禧胞妹,可见这三个皇帝都是慈禧心目中的"本家人",自然听自己的话,方便控制。
1.同治皇帝
自从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就想把持朝政,做女皇帝,垂帘听政,做清帝国的一把手。辛酉政变之后,慈禧成功掌握实权,而同治皇帝继位时只有6岁,去世时也只有19岁,按照古代君主早婚早育的习惯,同治皇帝留下子嗣的可能性很大,不过鉴于慈禧太后的独政专裁,小皇帝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政事一概不能经过他的手处理,所以直接导致了他变得颓废,无所事事,整日与宫里的太监玩乐。民间说法,同治帝喜欢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同治帝不高兴,常独处乾清宫。苦闷的他,由王庆祺导淫,与载澄微行,在宫外寻花问柳,引起性病。慈禧太后误作天花来治,最后病死。同治皇帝至此成为清朝最短命的一个皇帝,同治皇帝的早逝也预示着清王朝的日暮西山。
2.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并无实权。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一直到被毒死。
光绪皇帝在位34年,按理说是一定能留下孩子的,不过他的悲剧的一生都是在于慈禧太后斗争,慈禧给他选择的皇后妃子都不是他自己喜欢的,他自然不愿多接近,而他内心里喜欢的妃子珍妃自己却不能过分亲近,因为光绪皇帝不喜欢慈禧选择的皇后,导致慈禧对珍妃的恨意更甚,终于在八国联军进京时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光绪皇帝自然非常不满意,心里苦闷,也会影响身体,史载光绪帝身体虚弱,传说性无能,患有遗精病,这也是他没有孩子的一方面原因。
3.宣统皇帝
清王朝乃至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溥仪继位时3岁,退位时6岁,在这个年龄自然是生不出孩子的。溥仪享年67岁,这么长的生命岁月中他是可以有孩子的,而他没有子嗣的原因则是在童年时期就丧失了生育能力。溥仪的童年时期其实是在一些宫女太监中混大的,那时清王朝已经不复存在,不过鉴于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的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所以溥仪在童年时仍生活在紫禁城中,在紫禁城内,他仍被称呼为“皇上”,同时也留有宫女太监伺候。
自从满人进军中原建立了清朝,依据他们的传统规则,那就是皇帝娶妻纳妾前,都要进行婚前启蒙教育。溥仪退位时6岁,6岁孩童对于这种成人男女之间事肯定是一无所知。溥仪对于这种教育有很大的叛逆心理,受教过程中也会有反抗。但是对于未受过事的宫女,她们为了完成任务,而不被责罚。在清王朝已经灰飞烟灭的情况下,对于反抗又年幼溥仪,她们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不失有点暴力。溥仪长大回忆说,当年他每一次启蒙教育后,遭受宫女们的对待,接下来的数日内头脑都会晕晕盹盹,萎靡不振。而长此以往,溥仪幼小的身体自然承受不住,导致了终身不育的结果。
笔筒Susie
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个人不是很赞同这个结论,不可否认清朝后期几位君主均为子嗣不旺。
从咸丰帝开始:咸丰帝只有三个子女,分别为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仅22岁;长子
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19岁病逝;次子次子悯郡王,出生当天即夭折,未命名。同治帝和后来继位的光绪帝均无子嗣,宣统帝在位仅3年时间清朝即告灭亡,可以不统计在内。
我们来看看晚清时期,清朝所面临的局面。
1.外患
这个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也是最令人中国人痛恨的!
那些强盗们犯我边境、杀我子民、抢我土地、夺我金银,在当时西方列强的欺凌下,那时的中国举步维艰,满清政府根本无力抵挡。
2.内忧
可以说,满清政府从来都没有对于底层百姓放心过,尤其是对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而言,其主要统治还是依靠的是满族。而在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给到了满清政府一记重拳。其后的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到了后来的民主革命,无不对满清政府进行着冲击。
3.统治阶层原因
即使是烂到骨子里,清政府仍然在苟延残喘,他们不愿意放弃握在手中的那点权力。晚清四大名臣之后,清政府也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优秀政治家了(更别提满族大臣了)。固步自封,继续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最终是被历史的车轮给碾压过去。
个人愚以为,在这种环境下,满清的统治已经是回天乏术,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局面,至于有没有儿子,都无关紧要了,毕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古今众谈
在晚清,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和宣统(溥仪)都没有子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皇帝一般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子嗣众多,如康熙帝就有子女50多个,其中皇子有35个之多。
有些人认为晚清政局混乱,慈禧太后独揽大权使中国饱受列强欺辱,与末代三位皇帝没有子嗣有关,真的是这样吗?
1861年,咸丰帝病死,慈禧的儿子载淳继位,也就是同治皇帝。慈禧为垂帘听政,控制中国的统治大权,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从而开始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历史。
同治继位后由于年龄尚小,只能由慈禧垂帘听政,慈禧的野心又非常大,控制了统治大权就不想放权了。但是迫于压力在顺治十八岁时让其亲政了,说是亲政,实际上大事还是由慈禧决定。顺治亲政一年后就驾崩了,年仅19岁,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慈禧对其约束太多,同治皇帝又比较风流,经常光顾北京城的八大胡同,据说是染上了梅毒而亡。
同治皇帝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故慈禧为了再次实现垂帘听政的美梦选载湉登基为帝,又是太过年幼,慈禧顺理成章的再次掌控大权。假如同治皇帝留有子嗣,那会怎么样呢?就算留有子嗣,也肯定会年龄尚小,其结果还是慈禧再次掌权。
光绪皇帝共在位三十多年,其成年后也实现了亲政,但也只是名义上的亲政,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囚禁,慈禧太后再次训政,直到1908年病逝。假如光绪皇帝有子嗣也只能是在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后继位,此时慈禧太后也病逝了,但是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民主革命大势所趋不可抵挡。
因此,末代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嗣只是一种罕见的历史巧合,与晚清政局影响不大。假如都留有子嗣,慈禧太后依旧会垂帘听政,掌控统治大权。
竹林史怪
晚清政局的动荡,当然和皇室子嗣不兴有关系,甚至可以说,光绪三十多年的人生悲剧,就跟他堂哥没儿子有关系。
一个王朝衰落的征兆,有一个比较玄学但是又很有道理得现象,就是皇帝寿命逐渐变短,皇室血脉难以为继。具体的说,就是皇帝生不出儿子了。这一点在清朝咸丰年间以后尤为明显。
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懿贵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六岁的同治即位。而同治当了十三年皇帝,最后因为梅毒而死,死前也没留下一儿半女,帝位只能交给从血缘和政治利益上最接近他的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是慈禧的姨侄,也是咸丰的七弟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得管慈禧叫四婶和大姨。出于这份感情和血缘,以及对同治教养不严的深切自责,慈禧将她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光绪的教育之上。而这一下,就坏事了。
光绪当了皇帝,可他亲爹醇王还没死。由于恭亲王太厉害,慈禧为了维护统治必须提拔醇王来制约恭王,史称“甲申枢变”。而慈禧最担心的就是她一闭眼以后,醇王就当上太上皇甚至是皇帝。出于对醇王的防备,她对醇王是处处掣肘,种种提防。正是这种中央层面的混乱,导致了光绪后期,整个国家大政已经彻底脱离了“同光中兴”时期的欣欣向荣。
而光绪虽然比他堂哥多活了二十年,却和他堂哥一样没孩子。无奈之下的慈禧只能继续薅醇王的羊毛,把三岁的溥仪抱回来当皇帝。但是三岁孩子怎么做天子?于是就只能把溥仪他爹载沣提为摄政王。
但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小年轻怎么做摄政王?更何况他还拉了一帮岁数和水平都差不多的王族兄弟来执政,把汉人甚至非宗室的满人都排挤出朝廷。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汉人势孤,其实是旗人自己自绝于人民了。
青言论史
当然有很大的关系,各位客官,听我娓娓道来,咱先来看看清朝前期几个皇帝的生育数;努尔哈赤,前后生育了16个子女;皇太极,11个子女,福林,5个子女;康熙,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光儿子24个,不包括女儿;这是前期清朝皇帝的生育数,雍正10个儿子,乾隆生了17个儿子,从乾隆开始,清朝往后的皇帝开始儿子越生越少,直至绝嗣,从乾隆往后也是清朝传统意义上由胜转衰的时候(这个论点其实并不是很充分)我们在看一下清朝剩余皇帝的生育问题。嘉庆5个儿子;道光9个儿子,看起来很不算少,但是有一部分不足年便已夭折。咸丰2个儿子,同治无;光绪无。一方面清朝皇帝由于禁止满汉通婚,且长期近亲结婚,导致生育率直线下降,导致晚清皇帝更替较快,导致后宫长期专权,同治光绪便是悲剧的代表
言茹心茹
后继乏力,是很小的因素。
晚清皇室,除了恭亲王奕盺,再没有一个有政治能力和治国能力的人才。奕盺还处处受到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掣肘。
满清贵族集团,大多数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仅仅想维护满清的贵族统治!
这些因素,影响了内政和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名无实的洋务运动、贪污腐化的政治氛围、停滞不前的思想环境。终致内外交困、饱受欺凌。
个人认为,满清贵族面对汉文化的不自信、肆意篡改;对新兴科技力量的拒绝、压制;是导致华夏民族近代悲剧的重要原因。
用户53580230611
非也,非也,晚清时期,民生凋敝,八国联军都攻进了北京城,中国人出现了前所未有革新思想和启蒙运动,进步人士看到西方世界的发达武器装备及政权模式,国家理念等等,自由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大清闭关锁国,就像一觉醒来,整个世界都变了,世界要求中国跟上时代潮流,走向共和制度。人家就是用洋枪大炮把你的制度及陈旧思想轰的稀巴烂。所以中国已经不能再闭关锁国,对世界一无所知,蒙头睡大觉了,不然就可能是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到了转折点,转变,革命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而且统治集团出现了内妖,大清一始,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结果慈禧上台,垂帘听政,内忧外患,所以不是一个皇帝生不出孩子的问题,生的再多,权利都被制约了,没有用,不是皇帝能解决的,就像大明崇祯皇帝,个人很努力,励精图治,省吃俭用,没用,最后还是亡国,因为什么,四个字,积弊太深,非几年,十几年可以扭转的,别太相信一个皇帝能做些什么,实际是他手下是否有能臣干吏,还有就是用现代话说的综合国力强不强,这才是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