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为中国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校的前身广州中医学院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现名;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广州三元里、大学城2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78万多平方米;下辖二级学院16个,开设本科专业27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专任教师1437人,其中正高职称381人、副高职称475人;全日制在校生17742人;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中医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6所。

广州中医药大学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由“G”和“中”字为基本元素组成,英文“G”代表“广州”的首字母,草书“中”字代表中国、中医,表现中医药文化人文底蕴;“中”字又像灯笼,象征平安祥和。整体符号“@”表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现代化理念。在这个标志中,红色代表热情和友善,蓝色代表智慧和科技,并与学校建筑色彩相呼应。校名中文字取自书法家麦华三手书,英文字选用黑体,整体设计充分彰显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

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

广州中医药大学

校训:厚德博学、精诚济世

“厚德”来源于《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处于世,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曲折磨难。对待艰难、对待曲折,要具有如土一般兼容万物的博大胸襟。土,为万物之本,万物的生长是以土为基,从《易经》原文可见,为人端正,品格高尚的人是通过个人的魅力与人相处的。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博学是基础,是一切发现、发明的源泉。博学,要求学者通过各种渠道获求知识。向智者学,向年长者学,向专长者学。学百家之长,溶百家之法,成自家之学。古今著名的医家几人不是博览群书,遍访名医而建立其认识、治疗疾病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说文》:“诚,信也。”诚实守信是每位公民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校训专门提出,说明“诚”在行医治病中的重要意义。精诚,是为人处世的感受,也是对自我的要求。医生,是病人托付性命的人,更需要为人真诚的品性。

“济世”是“厚德、博学、精诚:的最终归宿,也是医者最终追求。救世即济助世人。《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指出广泛的救助世人,才可称其为济世。

广州中医药大学

师资力量

2014年,学校有教职员工(含附属医院)5000多人,学校有国医大师2人、有双聘院士 5 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1 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1名、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千人计划”项目专家 1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 人、教育部高校学科(专业)教指委专家 6 名、省级教学名师 5 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4 名、广东省名中医45 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院系概况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国际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健康学院等二级学院15个,开设本科专业18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

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九年制)、中医学(“5+3”一体化)下、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中医骨伤科临床方向)。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

中药学院: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制药。

外国语学院:英语。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保险学、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

护理学院:护理学。

体育健康学院:体育教育。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 、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科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2年获国家首批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试点工作。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该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2009年学科评估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五。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已建成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涵盖12个二级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

省攀峰重点学科:中医学。

省优势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学建设

2002 年、2008 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2012 年 12 月学校中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护理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学。

国家精品课程:温病学、伤寒论、中医妇科学。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医学基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机构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1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技术平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

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中药)安全评价(GLP)研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中药种质优化与产业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

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技术平台: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平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成药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消化)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医疑难病症重点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

历史沿革

195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成立,是中国最早的4所中医院校之一,它的建校基础是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1924年9月15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建成举行开学典礼。

1933年,在学校对面建了附属广东中医院,供教师临床及学生实习之用。

1940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

1952年,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依托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办学。

1953年,停止招生。

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在广州成立。同年开始招生,学校从全省各地征调及聘任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担任教师。

1957年,经上级批准,学校在三元里择地,新建校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校名改为“广东中医学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恢复了“广州中医学院”的名称。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2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医学与哲学》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上发表了曾邦哲(曾杰)国际上第一篇论系统医学(药学)概念、模型与原理的学术论文。

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开展非医攻博(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博士学位)试点工作的单位之一。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学校一附院、二附院被评为“广东省抗非典先进单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附院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二附院两位女专家受聘到香港协助治疗“非典”,这是第一次在香港公立医院使用中医药。

2004年,学校校本部搬迁至大学城。

2005年,学校首次承担“973计划”项目,邓铁涛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州中医药大学入围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