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知道为什么现在楼房这贵吗?子女教育绝对是楼价长高不下的一个重要推手。

没有所谓的学区房,子女很难上学。为子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多少家长花价买房。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多少无良开发商为了推高自己的楼价,想方设法让政府将预售小区划分到热门学校区域,甚至出现了跨片区式分配,离学校近的小区不在这个学校招生范围之内,而相对较远的小区却处在招生范围之内,更有甚者学区和学校之间隔了一个其他学区的小区。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城市还有一个可以选择余地,农村怎么办,方圆10里只有一所学校,教学资源,生源质量、家长素质、学校管理等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多少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背井离乡,举家外出,把老人扔在家中,目的就是让孩子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现今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让为人父母操碎了心,甚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都走火入魔了。

每个孩子都应该平等地享受社会教育资源,这恐怕只能成为一个口号。

每个国家的家长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是让孩子从小上比较好的学校,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还是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回答当然是: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同样的社会问题,印度又出了一部反映父母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名校的现实题材喜剧的电影《起跑线》。

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儿,两人经营着一家服装店,拉吉凭着辛勤的劳动和如簧的巧舌,把小店发展成了规模可观的时装店。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拉吉的妻子,在家专心相夫教子,非常疼爱女儿皮娅。她觉得自己和丈夫之所以不能挤入上流社会,是因他们没得到好的教育,所以一心要把女儿送入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为了进入常春藤学校,夫妇尝试了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彻夜排队,练习谈吐礼仪,参加名校面试,买学区房,学说“印nglish”,想要挤进权贵圈子,却遭到了学校的拒绝。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听说学校有贫困生名额,一家人又假装破产搬到贫民窟,学习穷人的生活,闹出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女儿皮娅·巴特拉与贫民窟的孩子玩得很开心,孩子心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拉吉在贫民窟的邻居希亚姆·普拉卡什,生活十分贫困,和拉吉一样也在为孩子申请德里文法学院的贫困生入学名额。他为人善良,和妻子一起热情地帮助了初来乍到的拉吉一家,为了帮助“破产”的拉吉交择校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马路上“碰瓷”。最后拉吉的女儿上了名校了吗?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现在教育是门生意了。”

相对公平的是你还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还记得北京那个高考状元胖小孩子说的话吗?“现在的农村孩子,很难考上好的大学,像我们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可这就是事实啊,从前有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放到现在,学好数理化的都当上好爸爸了,他们这一代的孩子当然可以享受自己创造的优越条件,想学英语,出国玩几个月,想提高成绩找几个高水平的老师辅导,他们获得的资源越多,将来就业或者创业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所谓的“富不过三代”成了谬论,“穷不过三代”成了励志口号。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当然,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也不能灰心,毕竟我们还都属于那99%里的普通人,只有0.1%的富人。这条跑道上和我们一起前行奔跑的还是大多数。

毕竟孩子成长的好坏,父母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良好的家庭教育,高尚的品质,健康快乐的平凡人生,才是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

《起跑线》道出了多少家长的辛酸与无奈

人生的成功不能完全凭借上了多好的大学,挣了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来衡量,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于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平平淡淡毕竟才是真。

说这样的话小编都觉得在打脸,相信大多数家长也和小编一样矛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