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发布 车企安全标准将接受挑战

近日,2018年度C-IASI发布,本次测试为2018年度发布的第一批测试结果,共涉及12款车型参加测试的车型包括东风本田思域、一汽-大众迈腾、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汽本田雅阁、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10、北京奔驰C200、华晨宝马318i、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上汽大众途观L、东风雷诺科雷傲、长城魏派VV5、吉利领克01。暂且不谈此次测试的结果,由于该测试以及测试主体对于国内来说都比较新,不妨先一起了解一下C-IASI的基本情况。

相比C-NCAP和E-NCAP,C-IASI对于国内的汽车消费者来说还比较陌生。C-IASI全称为“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由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发布,该机构是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CAERI)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联合成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于2018年3月28日首次发布C-IASI测试结果,共涉及10款车型,且全部选择了低配车型进行测试。此次为该中心第二次发布测试结果,在车型选择上,C-IASI管理中心根据市场销量、保有量、关注程度、出险频率、品牌覆盖等维度进行选取,并全部由指数管理中心自费在4S店随机购买,而自愿申请的车型则由企业提出申请,管理中心同意后并在4S店随机购买。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管理中心声称2018年第一批12款车型的测评结果,本着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汽车保险视角,按照C-IASI测评规程,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4个方面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其测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到参与测评车型的安全性能,同时结合汽车保险的险种(车损、人伤、第三者险),将可能预判车型的维修经济性。在不久的将来,C-IASI测评结果将成为汽车保险费率厘定的重要因子。

当天现场发布的实际情况,则让大家对此次测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首先,从C-IASI的背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C-IASI的发布机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管理中心是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CAERI)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联合成立。而测试结果不仅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评测车型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保险机构“结合汽车保险的险种(车损、人伤、第三者险),预判车型的维修经济性,在不久的将来,C-IASI测评结果将成为汽车保险费率厘定的重要因子”。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发布 车企安全标准将接受挑战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是C-IASI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中保研作为保险业相关机构也是利益相关方;从测试结果的运用来看,其结果也将很大程度上为保险行业服务,通俗来说就是测试结果将影响到车型保费。据了解,该测试的初衷就在于以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为出发点,整合保险行业及汽车产业,共同推动汽车安全。但是,如果该测试无法做到由无利益相关的独立第三方进行,则测试机构的权威性无法保证,测试初衷无法令人信服,测试过程无法透明,也就无法做到结果完全公正。

实际上,C-IASI测试的选车标准是以低配车代表了该款车的所有车型,这样的选车标准并不能说具有市场参考性。无可否认的是低配车型的配置相对中高配车型会有所区别,消费者也会根据个人实际需求及经济状况来选取中高低配车型,此次测试选取低配车型来进行,那么测试结果对有意向购买中高配车型的消费者而言,到底具备多大的参考意义,这个值得商榷。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发布 车企安全标准将接受挑战


而从现场实际发布的情况来看,在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试中,则选取了8款高配车型(高配车型搭载AEB)进行了此项测试,而低配车型却只有4款。且从所选取的车型标准来看,仅有宝骏510一款车型价格低于7万元,其他车型均为15万元以上,其中也不乏奔驰宝马这些20万元以上的车型,12款测试车型价格梯度有点大。

再来看看今天公布的整体测试结果,其中不乏一些亮点,但也不少合资车型的表现并不是很理想,其安全性也正在受到更高标准的挑战。

就拿25%偏置碰撞来看,不少合资车型表现也不是很好,热门SUV途观L在此项评测中仅仅获得了“P(较差)”的评级。而在车辆安全辅助指数上,雷诺科雷傲同样表现不尽如人意,获得“P”的评级,而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上,科雷傲以仅仅是获得了“M(一般)”的评级,类似表现不佳的合资品牌还有本田思域。

而从现场展示的碰撞后的展示车型来看,无论奔驰宝马,还是VV5等车型,大家都“伤势不轻”,也难怪会有合资车型会受到在国内简配的质疑,这无疑也会让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重视到此次测试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国内车企都是严格按照我国车辆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进行研发的,此次结果的公布,将有力的督促国内车企在车辆安全上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无论是在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等标准上,今后肯定会逐步得到提升,并赶超国际化水平,当然这需要大家给国内车企一定的时间。

此外,除了督促车企进一步提升,此次评测无疑也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安全配置固然很重要,但是如何引导消费者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重视驾驶安全,这也更加有助于避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造成。消费者无论驾驶什么车型,如果没有形成正确且良好的驾驶习惯,那么无论驾驶的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车型,在安全问题上,都将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在这里还要倡导大家谨记安全问题,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时刻安全驾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