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纸币几乎每天都用到!里面有一个版别称“大叶兰”有收藏价值

这张纸币几乎每天都用到!里面有一个版别称“大叶兰”有收藏价值

对收藏人民币的收藏者都知道第五套人民币都有不同年代的版本,1元券因为发布时间的因素,一直都是1999年版,因为多数人以为人民币1元券只有一个版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2008年中到2009年,有部分冠字号的1元券中,其水印与普通的1元券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为方便区分,收藏者把这类钞票称之为“大叶兰”,平常所见的1元券称为“小叶兰”。

这张纸币几乎每天都用到!里面有一个版别称“大叶兰”有收藏价值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印中的兰花叶片大小不同,而这种“大叶兰”比常见的“小叶兰”所使用的纸张也不同,为美国进口印钞纸,因此“大叶兰”钞票的用纸比“小叶兰”要发黄,而且通过紫色荧光灯的观察,“大叶兰”的隐形荧光彩色纤维也比“小叶兰”多得多。

而据统计,“大叶兰”的发行量约12亿张,这数量比起航天钞是不是多出3倍的量?但实际当中,通过市场流通的消耗远远超出收藏者的收藏,而且这类钞票仅仅只在部分省份投放,因此存世量绝对不比一些纪念钞多。

这张纸币几乎每天都用到!里面有一个版别称“大叶兰”有收藏价值

为什么1元券要弄出“大叶兰”水印这一类别?

“大叶兰”不但采用的是凸版水印技术,而且其所使用的纸张也不同,为美国进口印钞纸,所以质感上比“小叶兰”要厚些,看起来也略微泛黄。“大叶兰”作为人民币纸币中第一种背金试验品,在荧光灯下可以看到,“大叶兰”的荧光丝比“小叶兰”要更多更亮。

“大叶兰”中有两种罕见珍品:一种是“大叶兰丝密光”,另一种是“大叶兰背金沙”。“大叶兰丝密光”目前被发现少量存在于DN、DM、FM、KF、KE、KG几个冠号中,并且不以连号的形式出现。“大叶兰背金沙”在荧光灯下呈金黄色,其发行量则更少,从目前发现的冠号来看,几种在KG冠号中,主要以KG40为主,KG39、KG41也有极少一部分。

KG40“大叶兰”的背金主要集中在币背面右边空白处,左侧也有稀少的金沙分布。KG39、KG41“大叶兰”的背金像一条金带,主要出现在币背面右侧空白处的最下缘白条处。它又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两种,其中高密度的非常罕见,在荧光灯下呈现一条高亮度的金带。在网上曾出现过大面积背金和背金沙条二合一的品种,实属罕见,目前发现它只存在于KG40(最少)、KG41的一个极小的号段。

99版1元券为什么要出“大叶兰”这一水印类别呢?其实我国每发行一套人民币都会在小面额流通钞上试验少量的防伪技术,“大叶兰”的产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为了避免实验失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试验币通常发行量都不大,因此其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历年来的钱币精品都出现在小面额中,如“背绿水一角”等。

99版两冠1元券的600多个冠号中只有22个冠号有“大叶兰”,但其中还有很多不完全是“大叶兰”。22个冠号及“大叶兰”占有率:SO 30%、WK 40%、OU 99.90%、CK 99.90%、DM 80%、DN 99.90%、FM 99.90%、FN 99.90%、KG 96%、KE 99.90%、OZ 1%、CL 99.90%、DK 20%、FL 60%、FO 99.90%、KF 99.90%、ZM 15%、OW 7%、DO 6%、OT 1%、MI、JM等。

2010年下半年,在两冠一元券印完后,北京印钞厂还有少量美国进口印钞纸的库存,为了避免浪费,于是将这些印钞纸用于印制三冠一元券,这些三冠“大叶兰”仅出现在G0A~G9A、G0B~G9B、G0C~G9C几个特定冠号里,目前市场上存世量极其稀少,一票难求。

也就是说其实这是印钞厂本身在不断的研究实践各种技术,并用在流通钞中,除了能够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检验实验效果,还能够为下一版本的人民币改良技术提供参考。而为了避免大面额钞票在实验中出现需要回收的差错,因此通常只会在小面额上实验,这是人民币一贯的选择,也就是为何第三套人民币中的“币王”会是背绿水印1角的一个原因。

这张纸币几乎每天都用到!里面有一个版别称“大叶兰”有收藏价值

虽然“大叶兰”是2012年才被挖掘出来的新品种,但如今它的市场行情十分火爆,很多人看好它的潜在价值,不过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投资一个连存量还不清楚的券种,这根本是庄家的炒作”。

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提升,收藏在类别的细分来辨别价值的不同成了人民币收藏必不可少的特点,这从第三四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表中就能看出,可见未来第五套也会有着各种细分的版本而凸显不同的价值,如今收藏“大叶兰”可能会被一些人看笑话,但未来一定会像当初发行二轮羊币那样,刚发行时都说发行量大,但现在已经没人说了,可见收藏价值始终会在时间中换取到更大的收藏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