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问古:孤品稀有大清“反龙”宣统三年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

大清银币反龙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

反龙是因在龙身的朝向上是相反的,因而得名,“反龙”从龙头、龙身到龙尾呈逆时针方向,而且龙尾是隐藏在云朵之中,是大清宣统三年系列当中的一枚。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是从1911年开始铸造的,铸造了多个版别,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反龙”版别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是仅只有一枚,因此民间见到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为数不多“”的版别。

广州问古:孤品稀有大清“反龙”宣统三年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

这枚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直径3.9cm,重26.78g。正面中文“大清银币”,外圈围上4个同义满文,下有“宣统三年”,左右分列长枝大花饰。背面“壹圆”,外围龙纹,下有英文“ONE DOLLAR”。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反龙”,此枚钱币镜面包浆,五彩包浆,保存完好,没有流通过,人见人爱,为现市罕见。藏品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

广州问古:孤品稀有大清“反龙”宣统三年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

大清银币反龙是大清银币中的一种。大清银币铸于宣统三年,户部造币总厂制造。该厂设于天津,生产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有多种式样。大清银币分为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曲须龙、反龙这几个版本,随着古钱币收藏市场越来越火,不少珍稀的大清银币都拍出了不菲的价格。“反龙”,也就是最终选用的“国币”——大清宣三,乔治亲自设计并雕刻。和其他四款样币相比,“反龙”可能少了一些夸张和革新,多了一些协调和传统,相信这是中西方雕刻师争执与妥协的结果,也是最终能通过“比稿”原因之一。事实上,大清“反龙”价值物以稀为贵晚清银币已有百年历史存世量少,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除了曲须龙外,其他四钟都是样币,更是稀少,部分是流向海外,越来越高价值。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段祺瑞像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银币为近代民国时期著名的军阀肖像银币之一,由天津造币厂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铸造,以纪念是年11月北洋军阀段祺瑞被推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执政之职。银币正面铸段祺瑞半身西服像,上镌楷书“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九字,背面中央镌篆书“和平”二字,以嘉禾图托之。该银币没有镌刻币值和纪年文字,银币形制和重量与一元流通银币相同。

广州问古:孤品稀有大清“反龙”宣统三年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

1924年段祺瑞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金币,此币面压铸深,立休感强,发丝清希币面如境,此币现市难见,极为少见,完全未使用。袁世凯死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把持北洋军阀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向日本大量借款、购买军火,编练“参战军”。1920年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击溃下野。1924年直系政权倾覆,被冯玉祥等人推举为北京临时执政。为纪念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之职,天津造币厂同期铸造了少量段祺瑞像银模金质样币。

广州问古:孤品稀有大清“反龙”宣统三年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

该币的收藏价值来说,市场证明了它是银元收藏的佼佼者。这几年近现代机制银币投资与收藏呈现出持续走高的态势,比起跌宕不定的股票市场,银元收藏被称为“永不贬值的投资”,在投资避险盛行的今天,老银元以其文物和贵金属的双重属性,常给收藏投资者带来惊喜。旧时原本用来促进商品流通的货币,今已成为收藏品,加之近年来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稳步上升,传统的银元价格也开始不断攀升。升值最快的典型还要算“军阀币”系列。相较于过去4年涨幅,已经达到5倍之多。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中国机制银币日渐走俏,价格也将一路上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