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交通簡史——好事不能做一半

高陵交通简史——好事不能做一半

高陵發展受困於交通久矣!

以前,高陵只是西安一個農業縣,靠糧食、水果和養殖過活,但因涇河、渭河將高陵與繁華隔離開,走不出去,也引不進來。

高陵的西、北都與咸陽接壤。咸陽本身經濟一般,所以沾不上啥光,向東挨著臨潼,一個主打旅遊卻窮得叮噹的地方,自然沒有盼頭。只有南面,是隔河相望的省城西安。但在交通不發達的年月,只能望梅止渴。30年前,高陵人上西安一度要走耿鎮、豁口,甚至坐渡船。

上世紀90年代,西銅高速跨涇河、渭河大橋通車,成為高陵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世紀初,位於高陵馬家灣的涇渭河大橋通車,從此高陵人分分鐘就能跨過天塹,坐著318直達鐘樓(西華門)。隨後幾年,高陵鹿苑大道一路向南,跨過渭河進入港務區。

在此期間,陝西重型汽車廠入駐,長慶油田的家屬院和大小廠子來了,中鋼從西郊遷入高陵,大大小小的製造企業扎堆高陵這個小地方,助推高陵發展駛入快車道。

可見,高陵受益於交通環境的改善!

高陵交通简史——好事不能做一半

然而,近年來隨著進出高陵的人口和車輛增加,原來的馬路不再寬闊,橋樑也愈加狹窄。前幾年,高陵馬家灣西營十字天天堵車;通往港務區的鹿苑大道因為港務區修路,停了公交,私車難行;西韓路上的渭河大橋也因為維修封閉,高陵再次成為孤島、圍城。

去年以來,這些難題都相繼解決,條條道路通西安。

最後,特別提一下涇河入渭口特大橋。這座橋位於涇河流入渭河處,橫跨涇河兩岸,2017年正式通車。帶來的好處是,馬家灣這個半島多了一個進出口,當地居民向北、向東、向西不用再走西營十字。

美中不足是,這座橋沒有再接再厲,向南跨過渭河到達港務區,而是與地鐵3號線隔河相望,脈脈不得語。

目前,高陵雖然貴為西安一個區,但距離最近的地鐵口也超過20公里。如果搭二號線,需要坐318晃盪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鳳城十路地鐵口;到三號線要坐315到胡家廟,同樣一個多小時。

高陵交通简史——好事不能做一半

地鐵的光,高陵老是沾不上。

不過,如果將涇河入渭大橋向南延伸,過了渭河就是地鐵3號線保稅區站,如果再倒2號和1號線,幾乎可以遊遍大半個西安,方便程度自不待言。

另外,過了涇渭河,就是宜遊宜居的滻灞,有華夏文旅、砂之船奧特萊斯,有華南城,對兩岸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益處。

希望天塹變通途,涇渭河此處南北早日連通。

【轉發是對“橋頭風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