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弹窗” 快闪闪出潮流之路

近日,传承165年的内联升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出为期9天的快闪店。一时间,店内熙熙攘攘,店外也有不少人在合影留念,百年老店+潮流地标颇为吸睛。

实体“弹窗” 快闪闪出潮流之路

内联升快闪店在北京三里屯开业。

虽然快闪店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为被不少企业追捧的零售新业态。

“快闪”由国外市场引入中国

快闪店这种新的零售模式最早起源于国外,2003年市场营销公司Va-cant在纽约SOHO区帮助鞋履品牌Dr.Martens开设了一间快闪店,只销售限量款商品,效果非常好。

快闪店最初出现,主要是针对没有找到目标消费者,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在繁华地段长期租铺开店的初创或小众品牌,较少的投入可以帮助他们自动生成话题与关注。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根据RET睿意德相关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快闪店业态明显增多,且服装零售业态成为快闪店的主要推动者,占比27%。从2015年开始进入一个快车道,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预计2020年快闪店在中国将超过3000家。

如今快闪店红遍大江南北,各行各业跨界更是玩得风生水起。去年4月,时尚品牌Chanel在上海开了家营业仅 12天的快闪咖啡店 COCOcafe,迅速成为焦点。

快闪店成购物中心宠儿

随着店铺租金越来越高,对于企业来说,快闪店是以较少的成本进行市场试水的捷径。

此外,快闪店的崛起也催生了为品牌提供快闪店、店中店等短时租赁服务的第三方公司,提供从寻找店铺到设计装修的一站式服务。

除了企业想通过快闪店的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等,快闪店对购物中心同样是个新机会。

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快闪店研究报告》显示,以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为例,目前的购物中心大多还存在空置现象,而快闪店的存在恰好盘活了这笔资源,甚至填补了部分购物中心淡季的客流量空缺。

《报告》认为未来快闪店与艺术馆、主题街区的结合会成为新的趋势。

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使得实体零售业发展日趋艰难,而电商的流量红利期已过,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消费者追求新奇的体验,而购物中心也力图特色丰富,快闪店入驻不仅对整体布局没有大的改变,而且还能获得客流量,因此购物中心愿意拿出场地供其开店。

观察各大商圈不难看出,大同小异的卖场布置与商品导致审美疲劳,尤其对于新生代来说缺乏新鲜感。“快闪店频频出现,也证明在这个特定时间节点有这个需求。”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讲师刘杰克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需求,“快闪”这种业态出现。同时,在特定的时间段展示,这种“过时不候”的体验,也抓住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

除了展示、宣传,摸清消费者口味,一些快闪店也支持现场购买。如去年双11期间,作为新零售元年,阿里巴巴在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主要商圈铺设了快闪店,店内售卖箱包、服饰等,网上的商品被搬到了快闪店,实现线上线下价格一体化。

对于商品的质量及售后问题,赖阳认为快闪店虽然是短期的体验,但是以品牌信誉做担保,大多数企业会十分谨慎。如果出了问题,购物中心是第一责任承担者,对于开快闪店的企业也会进行资质审核。

具有独特创意的快闪店固然吸引眼球,想持续吸引消费者就需要品牌不断拿出来更多创意,同时产品品质也要有保证,否则快闪店也会沦为“鸡肋”,很难让消费者买账。

有人曾把快闪店比作实体的网页弹窗,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放大了这个“弹窗”的作用,但弹窗终究是营销的一种形式,不要沉迷形式忘了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